◎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4月23日,德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获批,至此全世界在研疫苗70多个,有5种进入临床试验。
在与病毒的对战中,疫苗将成为决胜关键,除了安全有效,还要应对病毒的善变,如果新冠病毒变异快怎么办?如果它能在体内长期携带、随时“引爆”怎么办?
在中国,有这样一支疫苗研发团队,他们几个月来不遗余力地工作,走一步看三步,用“好猎手”的谋略,寻找更得力的手段应对狡猾的新冠病毒,做好技术储备,为了在发现新冠病毒新特性时,人类不至“缺枪少炮”。
疫情骤来
跨地合作建立联盟战线
大年初八,曾在美国FDA担任审查工作的《当代新疫苗》(第一版)主编李忠明接到军事科学院教授王希良的电话,两位曾在2003年非典时期有过短暂科研交集的学者因为又一次走到一起。
“初八的时候,王希良团队已经构建了DNA质粒疫苗的雏形,他知道我一直在做DNA疫苗的生产工艺研究,希望和我合作。”李忠明回忆。
给李忠明打电话之前,王希良团队已经鏖战了数个周,他们将新冠病毒编码S蛋白的序列克隆出来,嵌合到合适的质粒(一种能在大肠杆菌等工程菌中游离存在的环形DNA)中,进行筛选、鉴定,选择了最好的组合。团队还构建了小鼠动物模型,能够用于疫苗效价和有效性的检测。
苦于实验室没有规模化生产的中试生产线,王希良希望寻找合作伙伴。
李忠明在2003年非典时期从美国回国,研究和开发DNA疫苗产业化技术和工艺路线,并带领团队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NA疫苗中试生产工艺。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题:别忘了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新华社记者林苗苗、廖君、肖思思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记者从湖北、北京、广东等地了解到,目前各地的预防接种工作已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