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洛阳古都科创园的特富特电磁科技(洛阳)有限公司车间内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李 安摄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前下达了第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全国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援企稳岗、创新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通过创新示范园区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推动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前下达了第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全国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援企稳岗、创新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将认真总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集中力量布局建设了一批工业项目,特别是依托“156”项重大项目,形成了一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2013年,国务院先后印发规划,明确了全国120个老工业城市,其中地市级95个,资源型城市262个,这些城市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支撑地位。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2018年,95个地市级老工业城市积聚了全国2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的国民生产总值和27%的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工业固定资产分别占全国的23%和29%,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是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多数老工业城市既是典型的产业基地,也是各省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它们是特大城市和城市群向外辐射的中间环节,也是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区域。例如,徐州、洛阳、襄阳、株洲、唐山、包头等老工业城市正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对于提高经济和人口支撑能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力军。老工业城市集聚了我国绝大多数国有骨干企业和创新研发平台,特别是在关系国家产业安全的航空、航天、汽车、高端机械装备、冶金、石化、钢铁、有色等重工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2018年,老工业城市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钢铁工业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国家发改委振兴司负责人表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承接产业转移,都需要这些城市发挥更大的作用。
该负责人表示,我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数量较多,产业基础千差万别,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转型进度差异较大,有必要发挥比较优势,精准定位、分类施策,选择一批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鲜明、转型基础较好的城市,示范带动、率先突破,取得经验后再稳步向全国推广。
为此,本着为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做示范的目标,2017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聚焦基础好、潜力大的城市,在全国分两批支持建设了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示范区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支持示范区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四部门先后印发15份文件,初步建立了有规划方案、有支持政策、有专项资金、有评估指导、有督查激励的闭环政策体系,形成了每年“五个一”的年度工作机制。2017年以来,各示范区积极作为,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9年,首批12个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R&D投入占GDP比重、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0%、27.2%、14.4%、13.7%,示范区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
通过改革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例如,北京京西支持首钢老工业区改造,打造2022冬奥会重要场地,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江苏徐州多措并举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使90%的采石宕口成为各具特色的公园,联合国人居署连续两年在全球推广徐州市成功经验;辽宁大连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网办率达到96.54%,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率先启动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构建了适合老工业区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通过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例如,山东淄博示范区引进北京院士专家团队,实施工业技术改造“三千计划”,推进建设1000个项目、1000亿元投资、1000家上云企业;山西长治推动煤炭资源利用向“清洁化、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发展,在国内开创了以煤基化工原料生产高品质合成纤维的先河;四川自贡大力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延伸彩灯产业链,2019年实现对外贸易出口6800万美元、增长92%。
通过产业集群建设,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例如,江西萍乡抓住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梯度转移机遇,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近三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超过17%;湖北黄石按照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山东淄博积极围绕“新基建”布局新产业,对总投资1550亿元的198个项目实行网上集中开工,前瞻布局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领域。
通过创新示范园区建设管理模式,推动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各示范区先后建设47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通过支持示范园区创新开发管理模式,推进企业入园,降低综合成本,形成集聚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平台。例如,河南洛阳依托装备制造业基础,全力建设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大数据、军民融合、轨道交通“六大产业园”,2019年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24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园区)10个。
为实体经济作出新贡献
“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意义重大。”该负责人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十四五”规划研究和《“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规划》编制,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实体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是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按照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梳理总结近年来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指导各示范区修编建设方案,研究谋划一批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示范区发展实际、能实施能落地的重大项目和政策举措。总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经验,研究在产业特色鲜明的县和县级市开展产业转型升级试点试验,支持有关省区试点开展省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并予以激励支持。
二是拓展支持示范区资金渠道。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继续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有关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将示范区列为重点支持方向,落实开发性金融支持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以应对疫情为契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平台配套设施建设增加支持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园区智慧化改造和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补齐产业短板,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进示范区继续出经验做示范。该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报请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开展通报表扬,协调推动政策先行先试。继续做好示范区年度评估,探索在年度评估中通报表扬一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总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探索出的经验做法,形成制度化安排,在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中复制推广。
新华社上海2月22日电(记者何欣荣、胡洁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21日表示,在两省一市的努力下,示范区建立了6项联防联控机制,目前企业复工率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