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双方对接上后,“机器军团”很快赶赴金兰镇。杨玉亮是干了10多年的老机手,到了丘陵地块偏多的金兰镇,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有的田埂太高,插秧机下田不方便;有时秧苗供应不及时。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不少村民过来围观,对着新式的插秧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
“还是机插秧又快又准。”67岁的种粮大户曾维良流转了100亩水田,以前插秧时要雇工30多人,一个人一天插不完一亩地,而且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机器军团”提供“包秧苗、包插秧”的一条龙服务,一台插秧机每天可作业25亩左右,每亩费用为320元,综合成本算下来比人工插秧要低。
在衡阳县,“机器军团”不止一家。三湖镇利民农机合作社,11台崭新的高速插秧机佩戴大红绸“入列”,专业插秧服务队的机器总数达到21台。一台插秧机享受国、省、市、县四级补贴,农户只需花费3万多元。
利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水斌说,合作社承接插秧业务后,按照统一的作业要求和收费标准实行调度,尽量确保每台插秧机每天都有任务安排。新机器还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和摄像头,可以监测作业面积和质量。
如今,“机器军团”的名声传播开了。在梅花村,刘准的手机响个不停,是不少种粮大户打过来的。刘准只能委婉拒绝:“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你们的电话打晚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时候忙不过来,其实是最大的幸福。”王水斌说,他们希望今后能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4月9日,衡阳县金兰镇华连村,来自梅花村的机手驾驶插秧机下田。 新华社记者 白田田 摄
4月9日清早,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村民在育秧大棚里挑秧苗。 新华社记者 白田田 摄
4月9日清早,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秧苗装车后被运往40公里外的金兰镇。 新华社记者 白田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