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4月6日电(费茂华、王敏)“可以呼吸了!”4月5日下午,经过医护工作者一番熟练的操作,依靠ECMO(俗称“人工肺”)支持挺过40天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老胡”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成功脱离这一设备,开始用自己的肺完成呼吸。至此,“老胡”的肺终于“失而复得”。
当天下午14点29分,撤机操作正式开始,由国家卫建委驻武汉市肺科医院专家组专家郑瑞强和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携手来自北京、江苏等地的医疗队队员共同完成。郑瑞强负责颈部静脉创口,胡明负责股静脉创口。
ECMO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脏的作用。撤机操作就是把插入股静脉和颈部静脉的两根联系着ECMO的管拔出来,重启患者自己的心肺。
14点39分,撤机操作结束,ECMO关机,“老胡”的肺成功“重启”,现场的医护人员长舒了一口气。
“一切都很顺利!”走出ICU病房,胡明对刚刚完成的操作非常满意。
看似短暂的10分钟操作,背后是众多医护人员长达一个多月的准备。“老胡”今年2月上旬因发热、胸闷、恶心、腹痛等症状就医,在无创呼吸及插管通气等措施收效不大的情况下,于2月25日开始接入ECMO支持,并于3月15日转入武汉市肺科医院。尽管这名患者才40岁,但一些更年轻的医护人员平时习惯称他为“老胡”。
“患者转入时,肺部功能几乎丧失殆尽,我们在给予ECMO支持的情况下,对他采取了俯卧位通气、气管镜吸痰等诸多救治措施。经过医护人员的日夜守护和针对性的救治,患者各项指标开始向好发展。”郑瑞强介绍说,最先出现好转的指标是,在相同压力下,患者肺部氧气容量提升,这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经过医护专家一起对“老胡”的病情进行反复评估,并多次进行了撤机前的测试,在逐渐减少ECMO支持力度的情况下,患者动脉血气等各项生命指标均表现正常,最终决定实施撤机操作。
新华社广州4月2日电题:“救命神器”ECMO国产化难在哪儿?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马晓澄、荆淮侨 武汉抗疫期间,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在医院临床使用成功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工信部:67台ECMO发往湖北 将为重症患者提供支持原标题:中国发布丨工信部:已有67台ECMO发往湖北 将从国外再新进一批中国网3月4日讯(记者 董小迪)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