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常说,对于灾难中患者受到巨大心理创伤,医生们要“感同身受”“同情同心”。
患者刘先生两肺60%已经感染,氧饱和度只有78%,高流量吸氧后也未达到最低标准,为新冠肺炎危重型病人,符合转ICU插管条件。但患者极度恐惧和排斥插管,请求采用其他救治方案。
王辉仔细分析,认为患者尽管肺炎严重,但基本上没有咳痰,大气道阻塞情况不存在,便决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但存在“人机对抗”问题,患者呼吸频率与机器配合需要一个适应期。
为缩短适应期,王辉就站在床旁边,一边鼓励患者保持镇静,一边深呼吸,让患者跟着自己节奏呼吸,并及时调整无创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医患同心,其利断金。在王辉的带领下,刘先生很快适应了呼吸节奏,氧饱和度逐步上升,脱离了缺氧的危险。
“你把心交给患者,患者就会把情还给你。”王辉说。
一对年迈夫妇同时住院,老先生恢复得不错,但老太太病情缓解不明显。医院决定让老先生先行出院,他不干了,说什么也要跟老伴在一起同生共死。王辉靠上前做工作,讲感染风险,承诺每天会给他发老太太的视频,老先生才同意出院。
老先生去了隔离点,王辉也兑现承诺,再忙都坚持每天传老太太的视频,直到老太太出院。
“没有亲人陪伴,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理解患者的恐惧、孤单和无助。”王辉时常发问,如果躺着的是自己的亲人,自己该怎样做?
62岁的赵阿姨入院后心事重重,没人的时候还经常掉泪。原来,赵阿姨转到火神山医院前一天,她的老伴因新冠肺炎去世了。
王辉知道,这个时候什么安慰都不管用。赵阿姨哭,王辉就站在一边给她拿纸巾擦眼泪。护士们也心疼这个老人,不时过来陪她聊天。真心换来真心。赵阿姨的情绪慢慢好转,看见护士们异常辛苦,还主动帮助收拾垃圾、拖地,直至出院。
王辉说,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站在医院门口,冲康复出院的患者挥手。那一刻,心情会像咫尺之外知音湖里的水,荡漾起幸福的涟漪。转身,他又继续去战斗。
“其实,王主任肺部做过大手术,身体非常弱。”护士长常艳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