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早一点投入使用,科研人员就多一件战“疫”利器。当电脑屏幕上显示每条测试条目都通过后,迟象阳长舒了一口气。
按照防控要求,从咽拭子样品接收到得出核酸检测结果,须在24小时内完成。迟象阳和团队成员通过优化流程组合,硬是把一批近百份的样品从前处理到检测完成的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以内,实现了一个小时内完成90余份样本核酸提取,最高500人份以上的单日标本检测能力。
“团队检测高效迅速,结果精准,极大缓解了我们疫情防控样本检测压力。”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收获更多温暖
跨学科研究是迟象阳的一大优势。随陈薇院士读研究生时,她就将自动化和微生物研究结合起来攻关,并主动受领了所在单位搭建单细胞技术平台的任务。
干,就要瞄准世界最前沿;做,就要做最出色的那个。“迟象阳在科研领域颇有建树,秘密就藏在她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和记录中。”专家组成员张晓鹏这样评价。
迟象阳的专注,源于她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去年,她出国做博士后研究,白天做实验,晚上整理数据、写论文,一刻也不放松。“学习归来后,她不但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师弟师妹,还就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建议。”研究室主任侯利华告诉记者。
“她思维很活跃,经常和我们讨论学术问题,总是能够捕捉到大家没有注意到的科研细节,笑着聊着解决问题的火花就碰撞出来了。”同事张冠英说。
在武汉战“疫”一线,工作繁忙、紧张,迟象阳同样用笑容为大家调节气氛,被称为“开心果”。
3月4日是迟象阳的生日。生日前夕,同组队员问她有什么生日愿望,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希望大家坐下来陪她聊聊天。迟象阳心里清楚,大家的任务都很重,工作时间也经常错开。她其实是想借此机会让大家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向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专门建立了疫情防控和临床诊治领域的在线“知识中心”和国际合作专家库。截至3月26日,已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近30场技术交流会议
北京时间3月2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与美国方面的专家进行视频连线,就新冠肺炎疫情诊疗的相关情况进行交流研讨。视频连线后,央视新闻对钟南山院士进行了独家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