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梦想与春天同行——西藏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梦想与春天同行——西藏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2020-03-23 20:32:01 新华网

新华社拉萨3月23日电题:梦想与春天同行——西藏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洪明、李键

3月份,春天的气息迎面扑来。在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处处可见人勤春早景象,干部群众与春天同行,齐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行曲。

开春时节正值牧区接羔育幼关键期。一只只羔羊的诞生,给那曲市安多县帮爱乡绵羊养殖基地添新成员,这是西藏牧区全年最忙碌的时候。

“在乡里技术人员的引导下,今年绵羊产仔率比去年高很多。”牧民江杰在羊圈里忙前忙后,“全乡通过流转草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户’模式,基地的绵羊从去年的640只发展到今年的910只,我们的收入一年高过一年。”

如今,那曲、日喀则、阿里等地立足本地、改革创新,全力拓宽农牧民就业门路,转移乡村剩余劳动力,部分农牧民变身为产业工人。

“父母年龄大了而且常年吃药,全家一年到头就指望放牧,基本没有其他收入。有了合作社之后收入达到原来的两倍。”阿里地区改则县多玛村察如小组贫困户拉巴说。

作为西藏深度贫困县和19个最后摘帽县之一,改则县创新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激发牧区发展活力。多玛村察如小组加强党员引导,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想入股而没有牲畜的实际,让有牲畜的党员户和富裕户出借或捐赠给贫困户,解决入股问题。合作组织共有牲畜1510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入股362只,5名党员户和1名富裕户入股486只。

“‘联户放牧’是脱贫攻坚和牧区改革的大胆探索,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还解放了劳动力。”改则县县长周全说,越来越多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去年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取得新突破。

此外,西藏各地还因地制宜发展规模性产业,助力贫困户在本地稳定增收。记者在多地采访看到,田间地头、扶贫车间,忙碌的欢声笑语成最美图景。

“工作的地方离家只有2公里,每月工资4000元,发钱也很及时,再也不用四处打工了。”今年45岁的索朗在日喀则市谢通门县达那答乡一家产业扶贫企业工作。这家企业经营项目涵盖菌包制作、食用菌生产培育和产品加工、废菌料饲料加工、职业技能培训等。目前日产菌类2至3吨,工厂在新增42间育菌室后今年产量预计比去年翻一番。

企业负责人张琦介绍,现有工人127人,其中包括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劳动力,月工资从3500元到6600元不等。今年工厂还会拓展即食食品和环保燃料业务,用工量也将逐渐增加。

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东南部,土地流转也给群众带来了产业红利。连日来,每天有50多人忙碌在林芝现代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他们在内地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修剪树枝、平整土地、兴建水渠。

正在刻芽的次仁德吉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家里每年能拿到3万元租金。去年她家购置了推土机,丈夫旦增尼玛在工程建设点打工,年收入7万多元,而她在基地就近打工的年收入也超过1万元。

这一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实施农机农艺组合、水肥一体化及“果草畜”循环,大面积推广国内较为先进的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今年基地将由去年的1100亩扩大到2300亩,带动林巴、色沃等7个村近300户增收。

与此同时,西藏还重视以科技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组织了自治区、市、县、乡(镇)四级共2627名农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帮助解决农牧业生产实际问题。

日喀则市定日县农业农村局农技干部、41岁的桑珠是其中一员。自2013年至2018年,在定日县长所乡通来村挂职村第一书记。他说:“这里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很低。”当地以前种过黑青稞,他们萌生了扩大种植面积的想法。黑青稞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有防治糖尿病等功效,抗旱抗倒能力远超其它品种。

“现在地里该种什么?什么时候种?哪种作物市场效益好?我们都很了解。”经过五年的培训实践,村民扎西已成为村科技特派员。目前,通来村黑青稞、黑枸杞和红皮土豆等以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传统产业再现生机。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