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3月19日电(记者徐海涛)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近期在量子通信实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中的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暨南大学教授李朝晖、中山大学教授余思远等合作,首次实现了相距1公里的三维轨道角动量纠缠分发,为实现长距离的高维量子信息任务提供了可能。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光学》日前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量子之间的“纠缠”是实现量子通信、量子测量和量子计算的重要基础,实现量子纠缠的长距离分发,对量子技术的实用化和量子物理研究非常重要。光子的轨道角动量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高维量子系统,但受技术水平限制,之前国际学界仅能实现几米长的传输距离,并且局限于二维纠缠的分发。
针对一系列技术难题,近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研究组合作,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光子空分复用的少模光纤,设计了轨道角动量模式色散预补偿装置,首次在1公里光纤中实现了三维轨道角动量纠缠光子对的分发。
分发后的量子态通过广义贝尔不等式的验证,得到了3个标准偏差的不等式违背,验证了量子态的高维非局域性。针对在光纤中的模式色散退相干特性,研究组还提出了进一步扩展维度和传输距离的实现方案。他们的这项研究,为未来利用空间模式复用技术,实现长距离的高维量子信息任务提供了可能性。
新华社伦敦2月12日电(记者张家伟)中国研究团队12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新论文介绍,他们成功在两个由50公里长光纤连接的量子存储器间实现量子纠缠,为构建基于量子中继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