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17日电 题:绘就亮丽的“志愿红”———湖北黄冈疫情防控志愿者群体素描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
搬运物资、代购食物、接送医生、紧急救助……在抗击疫情中,不仅有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群体的艰苦付出,还有身穿“红马甲”志愿者的默默奉献。在湖北省黄冈市,就有这么一群志愿者,他们主动服务、不计得失、不慕名利,绘就了疫情防控中一抹亮丽的“志愿红”。
紧邻武汉的黄冈市总人口750万,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人口大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黄冈市确诊病例数量曾一度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武汉。
面对发热患者增多、就诊排队过长、留观床位紧张等问题,黄冈市1月24日晚紧急决定,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改造为黄冈版“小汤山医院”,作为发热患者集中收治点。1月27日晚,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转入首批新冠肺炎病人。
这所专门医院之所以可在3天内紧急改造完成投入使用,与无数志愿者的主动奉献密不可分。
1月26日上午,黄冈市民叶宝在朋友圈发文“大别山医院需要人卸货”。他的朋友张飞看到后,带上手套、手电筒、口罩以及消毒液等物资,开车从团风县老家驱车半小时赶来,戴上红袖章,成为一名志愿者。
与张飞一样,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自发加入进来。到当天午夜,已有近2000名志愿者自带工具集结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他们昼夜接力,搬运物资、打扫卫生、卸载安装病床,在48小时内将1.5万平方米院房全部清扫干净,1000多张病床和2000个垃圾桶全部安装到位。“黄冈小汤山医院”实现了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投入使用。
徐普查父子就是这些志愿者中的两位。他们第一时间给医院送去救援物质。3月2日,他们还收到一份特殊的证明,黄冈市中心医院第五次为他们开具的《捐赠证明》。
他们还是一对特殊的“父子兵”。父亲徐普查是一名退伍军人,儿子徐世超是一名现役军人。这对“父子兵”一个多月来,先后为黄冈8家医院、17个乡镇、12个社区,募集到捐赠救援物资合计121万余元,共收到19份《捐赠证明》。
不仅在城市,在乡村也同样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今年26岁的游和霖,是蕲春县彭思镇财政所一名工作人员。
2月6日,从网上看到招募志愿者信息后,游和霖第一时间报名。几天后,漕河镇防疫指挥部给游和霖打来电话表示,镇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正缺人做后勤保障服务,看到他的志愿者申请后,认为他年轻能干,比较适合。“但有一点要说明,在这里当志愿者被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你要考虑好。”
游和霖略加思索后,迅速回答:“我一直在等这个机会!”挂上电话,他立马收拾行装赶往隔离点。
接下的一个多月来,游和霖每天穿梭于超市、药房、隔离点之间,为隔离人员代购生活需求品,送去饭菜。无论代购商品大小、多少,他都有求必应;哪怕是一支牙膏、两盒药、几斤水果,他都会尽量满足隔离人员的要求。
除了提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志愿者们还发挥所长,提供更多技术性志愿服务,黄冈市还组建了心理疏导和、家庭矛盾调解、教育教学、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供需对接和“志愿汇”平台推广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
截至目前,黄冈市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17余万名志愿者身披“红马甲”,有序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支“生力军”。
主播君的话 疫情期间,你或许在屏幕里看见过他们在各个岗位忙碌的身影;你或许在报纸上读到过他们投身抗“疫”背后的故事;你或许在朋友圈浏览过他们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的事迹……他们,就是青年志愿者
志愿者是这样一群人,平时默默无闻,但每逢大事发生,他们就会挺身而出、温暖大家。眼下的全民战“疫”中,他们主动选择成为一颗颗螺丝钉,在需要的地方留下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