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同为医者的爱人也奋战在一线。黄迪3岁的孩子只能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谈起自己的儿子,黄迪似乎刻意藏起感性的那一面,冷静地说:“孩子从小独立一点挺好的,我们从小也是这么过来的。”而在聊到8岁的疑似病例轩轩时,母爱的温暖这才见了端倪。
2月4日,轩轩父母双双确诊感染,高度疑似的他也被单独隔离在病房里。没有父母在身边,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成了轩轩的“父母”。
一个星期里,毕节三医的医生们给轩轩讲故事、送玩具,还帮他剪头洗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看到轩轩出院的时候,特别欣慰,也开始想念自己的儿子。”说着这些,黄迪眼圈有些泛红。
如果说坚守贵州贫困山区抗疫一线,是黄迪最突然且坚定的选择。那么,在对口帮扶毕节的这大半年中,她更像是乌蒙山区娇艳、顽强的“索玛花”,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土地。
在对口支援的这段时间,黄迪积极帮助毕节三医加强规范科室管理,提升诊疗水平,还经常到农村巡诊,踏访过毕节不少的贫困乡村。
支援毕节的日子里,点点滴滴都让黄迪感受到自己当初选择的意义。今天的“妇女节”,黄迪依然和同事们在病房里忙碌,也许不像其他妈妈一样,能及时收到儿子送来的鲜花或祝福,但看着患者们一天天康复,让她倍感欣慰。
新华社贵阳1月11日电 题:乌蒙山里的“针线情”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段羡菊 刘智强 崔晓强 隆冬时节,云贵高原的乌蒙山里,寒气逼人。 脱贫路上的村民们用手中“一针一线”,表达着心中朴实情感
新华社武汉2月29日电(记者李劲峰)“现在感觉怎么样?还憋气吗?”查体征、测血氧、开医嘱……北京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刘晓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查房时,每次看到病人有好转,就特别高兴,充满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