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3月8日电 题:“90后”检验员张慧变:每个样本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新华社记者武敌、杨晨光
连续工作46天、检测样本1436份、准确率100%,这是山西省吕梁市疾控中心“90后”检验员张慧变截至3月7日的防疫“成绩单”。
疫情发生之际,正赶上春节前夕,还未结婚的张慧变主动请缨,毅然冲到了抗击疫情最前沿。
实验室就是战场。在这里,张慧变要进行三级防护,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检测样本,查找病毒,定性“阴阳”。
“有时装在八连管内的近百份样本,相互间距仅1毫米,要往每一个微小的孔口加入反应试剂,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样本污染。”张慧变说,检验工作对检验员的安全和技术而言都是挑战。
在整个实验流程中,这只是一个步骤。从收样登记、提取核酸、配置反应体系、上机检测到分析结果,至少需要4个小时,每次实验结束,汗水已经湿透衣衫。遇到可疑的结果,还要进行重复检测。
如有紧急情况,一天需要检测多批次疑似病毒样本。2月14日,从上午11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的20个小时里,张慧变就做了4次实验。“各个县区送来样本的时间不确定,如果不及时做的话会耽误病人的治疗时间。”吕梁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孟国昌说,由于科室其他人之前主要做艾滋病及食品风险监测相关的工作,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不熟悉,所以疫情前期的检测工作只能由张慧变来承担,其他同事配合。
一次,张慧变检测出一例阳性病例,但检测结果处于边界值。送往山西省疾控中心复核后,初次判断为阴性。“这个结果把我吓了一跳,怀疑自己在实验环节出了错,后来将实验数据提供给省疾控中心后,再次复核确认阳性,这才放了心。”张慧变说,自己在天津医科大学读研究生时,许多实验比这个还复杂,对于检验结果有信心。
每天和采集来的样本打交道,而其中有可能是含有病毒的传染源,张慧变坦言,即使做好防护,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检测结果出现失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每一个样本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容不得半点差错。”
任劳任怨、技术高超、科学严谨是单位同事对张慧变的一致评价。由于核酸检测必须至少两个人互相配合,经过张慧变的培训后,其他5名同事轮流配合张慧变做实验,程婷婷就是其中之一。“做实验我们轮班倒,慧变每天都在。虽然我们现在都能上手,但是只要有她在,我们就很安心。”
张慧变的家位于距离单位20公里的郊区农村。除夕的早上,张慧变曾回过一趟家,可刚进家门就接到单位的紧急通知。“饭还没吃完就往实验室赶,在家待了还不到1个小时。”
虽有遗憾,但张慧变知道,吕梁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更需要她。为了做好检验工作,同时避免和家人接触带来的感染风险,张慧变除夕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本来打算用去年挣得的第一份工资给父母买些年货和礼物,可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张慧变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培养出了2个研究生。本来打算尽尽孝心,可是没有时间。”张慧变有些歉疚。
虽然吕梁市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但张慧变和同事们的检验工作却变得更加忙碌。“随着近期对企业复工复产等高危人群的排查,平均每天仍有100份左右的样本被送过来,因此检测的工作不会停下来。”张慧变说。
现在,张慧变依然在实验室和值班室之间不停奔波,“我就是一个病毒‘侦察兵’,疫情不退,实验不止,战斗不息!”
实验室的窗外,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春天已经悄然来临。
党员、退伍军人、列车长……这些都是张慧的身份正是这些不同的身份让她有了更多的担当全国打响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战后作为列车长的张慧也想要出一份力她向单位写下“请愿书”主动提出支援疫情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