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白衣卫士铸铠甲,为战胜疫情做贡献!”际华集团累计投入人员7241人、生产线117条,20天来为一线生产了75.2万套医用防护服。
在得知济宁健达医疗器械公司防护服车间人力不足后,山东如意集团紧急组织多名技术骨干“入驻”协助生产;“赶制防护服,急需缝纫工和缝纫机”,苏州市奥健医卫发布求助信息后,不到一天征募到缝纫工以及27台设备……相关企业克服困难,打通内外,向世人展示出中国制造的力量。
广州电缆厂仅用3天就将一条电缆生产线改造成口罩鼻梁条生产线;山东迪尚短短几天从外贸服装“转战”医用防护服;南京的红太阳集团从环保农药调度转产医用酒精,目前已形成日产200多吨能力……一个多月内,诸多领域企业“跨界”转产,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另一种速度。
广东深圳一家企业的工人在加工防护服(2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医疗物资保障不仅靠政府部门、制造企业,更是全社会力量的总动员。
复星启动全球调配医疗物资计划;阿里巴巴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进行海内外直采;海外留学生、各界人士通过不同方式捐赠,民航部门包机运送口罩……社会各界驰援相助,为国内复工复产赢得重要窗口期。
“我国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体系和强大的供应链。”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说,正是制造企业的齐心、社会各界的协同支撑起阶段性的高需求。
从湖北到全国 物资保障向更全更高迈进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数据:2月27日,工信部监测调度的国内重点医用防护服企业日产量达31.8万件,当日运抵湖北26.3万件,连续8天超出湖北提出的日需求5万件以上。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基本满足了湖北的需要。
加大N95口罩、多型号防护服供应,增加高端医疗设备,物资保障也在“结构性升级”。
“我们集中资源向监护仪、呼吸机、移动DR等倾斜,加快生产速度。”迈瑞医疗制造系统总经理景军刚告诉记者,迈瑞医疗协同各供应商建立了备货机制,截至2月17日生产并向全国医院交付超过3.5万台医疗设备。
联影工程师和项目管理人员在武汉市一家定点医院进行CT设备系统调试,查看设备装机进度(1月23日摄)。 新华社发
医学影像设备企业联影研发出业界首款对肺炎影像精确分诊的AI全流程解决方案,已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40多家医院投入使用。
青岛索尔汽车有限公司开足马力扩产增产,44台新下线的负压救护车正开赴全国各地战“疫”一线。
青岛索尔汽车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改装救护车(1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