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新华社发 黄意蓉 作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题: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
新华社记者董峻
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社会反思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当下,这一纪念日格外引人注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当从每一个人做起。与野生动植物共享美好的地球家园,才是符合生态文明的相处之道。
人类不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种类如浩瀚宇宙中数不清的繁星一样多。它们中的大多数都要比人类更早来到这个世界上,历经亿万年协同进化,合力构建了地球生态家园。每一颗小草、每一只动物、每一粒尘埃上的细菌,都是这个家园里的一分子。人因自然而生,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也会伤及人类本身。一些珍稀物种的消亡、疫情疫病的暴发,都可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
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总体稳中有升。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多年来经济列车高速奔驰的过程中,资源过度开发、污染不断加重,导致大量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相当数量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受到严重威胁。以更大力度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生境、更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之义。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一个口号。追求舌尖上的文明要有具体行动。拒食野生动物是应当、也能够做到的餐桌上的文明。近年来,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仍在一些地方广泛存在,“野味产业”规模庞大。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日前已通过决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这为人们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作出明确行为规范。但这并不是全部,而只是起点。我们还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