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提升治理效能 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提升治理效能 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2020-03-02 11:33:0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国家治理既体现在日常社会运行中,也体现在国家和社会面临重大挑战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堪称前所未有。如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1998年特大洪水涝灾害、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后,我国的应急反应和抗击重大灾害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我们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治理机制日益完善,治理主体广泛参与,治理措施不断创新,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与时俱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日趋完善的网格化管理、厚积薄发的科研实力等正成为战“疫”的强力武器。

疫情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和每一个人。只有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形成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的防控工作格局,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优势,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可以看到,抗击疫情,不是武汉或湖北在独自战斗,而是整个中国的“总体战”。各省包干、对口援助,医务人员星夜驰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火速完工,无数企业为物资保障加班加点……从城市到乡村,从内陆到边疆,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条战线、每一个人,都迅速行动起来,再一次展现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超强威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也是党的执政基础所在。基层治理的生机活力,为应对疫情大考提供了坚实基础,更为“中国之治”提供了强力支撑。这次疫情防控中,网格化管理大显身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迸发出强大能量。在乡村,用大喇叭宣传防疫知识,以横幅标语、打油诗等形式做防护提醒,为村民提供体温测量、口罩配备、房屋消毒等服务……各种举措多管齐下,有效减少了人员流动,最大程度实现了对病毒传播的物理阻断。在城市,社区是老百姓的生活共同体,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从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志愿者到每一位社区居民,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群防群治既是我国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举措。不仅如此,当今的我们正迈入智能时代,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新技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崭露头角,实现了对重点人员信息的精确采集,为疫情防控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杭州办事服务”App第一时间上线“防控疫情”板块,让疫情公开透明;江苏苏州吴中区运用智慧城市“大脑”,为人民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提供线上平台,使得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政务服务,减少了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目前,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和疑似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成效令人欣慰,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此次疫情大考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亦不容忽视。

比如,一些地方的施策难言精准,“严格防控”的帽子一戴,外地返程一律拒绝,复工复产阻碍重重,过度防控行为的背后实际上是缺少责任担当;一些地方官员作风漂浮,连最基本的防疫情况都“一问三不知”,难以让人信任;一些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投资动辄以亿元计,却是徒有其表,连“在线预订口罩”“线上收治登记”等基础功能都无法实现……这些短板和不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不怕有问题,就怕无视问题。针对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国家正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在疫情防控中积累的经验真正转化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机制。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契机。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我们既要着眼当下,冷静思考、全面审视、深入总结,以问题、目标为导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更要放眼长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更加全面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形成更加精细化、更加高效的应急反应体系,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