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2月21日电 题:有一种坚守属于“蓝白组合”——辽宁阜新150对“警医伉俪”奋战抗疫一线
新华社记者李铮、包昱涵
又是一晚紧张忙碌。
深夜12点,武汉,来自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的护士张宇刚下夜班便拨通了爱人王威的电话,“下班了吗?家里怎么样?”
千里之外,阜新细河区交警大队外勤民警王威也刚结束晚间的卡点执勤,“家里挺好的,你呢,累不累?”
“很累,但很值得。”
“安心工作,照顾好自己。儿子说你是他心中的‘大英雄’呢。”
春节以来,无论是驰援武汉的张宇还是留守阜新的王威,都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白班夜班轮流值守。难得有两人都是休班的时候,才会打个电话,聊几句家常,道一声平安。
“她是护士,我是警察。她在武汉全力救治病患,我在家里保障群众安全,一样的任务艰巨,也一样的使命光荣。”在王威看来,虽与妻子相隔千里,但同上夜班的二人就仿佛在同尽职守。
在阜新,和王威、张宇一样坚守在抗疫一线的警医夫妻,一共有150对。“白衣天使”果敢无畏,“藏蓝卫士”忠勇担当。疫情当前,“蓝白”组合用奉献书写着坚守,用行动践行着舍小家、“卫”大家。
阜新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医疗科民警白海涛和身为护士的妻子赖秀梅做了一回“狠心父母”。二人一同上阵抗击疫情,把12岁的儿子独自“锁”在家中,每天吃饭全靠外卖。
因为见不到爸爸,孩子只能求助白海涛的同事。“叔叔,我是白海涛儿子,我爸爸在哪啊?他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我好想他。”
儿子的一通电话让白海涛瞬间红了眼眶。“当然舍不得,听同事说完,我的心像刀割一样痛。但我想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明白。”白海涛坚定地说,“使命在肩,我们必须上一线。”
铮铮誓言犹在耳,纵有千万牵挂,“警医夫妻”们仍然选择坚守在战“疫”一线。
宋扬是阜新市太平公安分局民警,妻子张洋在阜新市中心医院工作。疫情汹汹,宋扬和张洋需要立即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但看到刚做完膝关节置换手术,走路还有些困难的宋扬母亲,夫妻俩不禁担心又为难。宋扬的母亲却非常理解、支持二人,劝说他们放心去工作,“我可以照顾好自己,也能照顾好孩子。”
150对警医“伉俪”,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无数鲜活的身影,用责任搭建起的生命“防护网”。
海州分局户政科长尹清山56岁了,他的妻子王艳秋是阜新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从除夕到现在,两人还没有见过面。但20多年的夫妻默契,让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奔赴“战场”。“这是工作这么多年,做得最有意义的事儿。”尹清山说。
她是医护人员,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他是人民子弟兵,坚守在值勤另一线。他是军人,她是军嫂,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尽管身处一地,他们却顾不上见面
新华社合肥2月19日电(记者刘美子)“我跟霞玲现在只有在门口领饭的时候才有机会见上一面。我们被安排在不同组,平常工作时间不同,休息时为了防止感染也最好不见面
2005年3月,云南神经外科奠基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李秉权在昆明逝世。按照其生前遗嘱,他的遗体被捐献给昆明医科大学。其中骨架被制作成医学标本,陈列在学校生命科学馆内,供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