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2月14日电 题:万水千山心相连,他们从天山脚下驰援武汉
新华社记者贾启龙、黎云
从天山脚下到江城武汉,经过4个多小时的飞行,运送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军用运输机13日上午稳稳降落在天河机场。
未作任何停留,49岁的维吾尔族军医阿依努尔和战友们背起行囊,向着抗击疫情一线一路疾进。
“我们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中国是我们56个民族共同的家园。”外公去世前的嘱托,印刻在阿依努尔的脑海中。阿依努尔的外公乌拉太也夫曾任新疆军区副政委,这位维吾尔族将军一生致力于民族团结大业。
“这次疫情,最需要的是呼吸和重症领域的医护人员。”看到各地医护人员踊跃报名驰援武汉的消息后,作为医院专家组成员的阿依努尔递交了请战书。
一边等待出征命令,一边认真学习新冠肺炎防控诊疗知识,阿依努尔组织科室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护技能演练,熟悉防护用品穿脱技巧。
12日,阿依努尔得到出征命令。一整天,从物资准备到应急演练,她一直忙个不停。晚上,回家收拾行装的空隙和在外地的女儿视频了一会儿。“没有提去武汉救援的事,怕孩子担心。”这位28年军龄的老兵出征了。
一同出征的战友李亮迷彩服左臂上,有一面鲜艳的国旗图案。这是李亮参加中国援赞比亚军事医疗专家组期间的服装。这次出征,李亮再次穿上了这套迷彩服。
“防范疫情,最管用的就是做好人员管控和自身防护。”在非洲执行任务期间,李亮反复提醒队友勤洗手、防蚊虫、洁净饮食。由于工作到位,医疗队无一人被感染。
重整行装,再战武汉。“这次,我与江城人民携手战‘疫’。”出征当日,正是李亮与妻子结婚10周年纪念日。俩人相约:疫情结束后,再照婚纱照。
“回乡救援,义不容辞!”听闻上级将从医院抽组医疗队的消息,老家在湖北麻城的彭铖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
彭铖是一名麻醉医师。“有些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因为并发症,必须实施手术,我能上!”出发前,彭铖就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如何实施麻醉查找了许多相关资料。直到出征前,妻子才知道他要去湖北救援的消息。
“万水千山心相连,我们感受到了人间大爱的力量。”曾参加过抗击“非典”、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医疗队长朱海荣讲起身边的人和事,眼眶有些湿润,“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我们一定可以早日战胜疫情!”
新华社福州1月29日电 题:特写:一个“老将”的出征 新华社记者吴剑锋 “老将”不老,只有45岁。 被扣上“老将”的帽子还是在这几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阴霾笼罩,各省份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
新华社南昌1月27日电(记者郭强、高皓亮、程迪)27日是女儿生日,徐春燕却不能陪她一起过了。这天,她奔往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前线。 49岁的徐春燕是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科护士长
得知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员积极请战奔赴武汉抗击疫情,浙江旅欧知名作曲家、杭州市侨联兼职副主席朱培华深受感动,连夜谱写大气蓬勃又饱含温情的曲子《出征出征》,为逆行英雄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