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2月1日电 题:千里乘车目击记
新华社记者胡振华
“妈妈,这个黑色的家伙是照相机吗,怎么以前坐车没见过?”在南昌西站进站大厅门口,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隔着口罩喊。
记者看到,眼前立着一个一米多高的三脚架,架子上的仪器形似相机,不到两米远,坐着一名工作人员,对着电脑操控着。
“这个家伙是红外测温仪,如果你的体温在37.3度以下,就可以通过。”这名工作人员戴着口罩、眯着眼对小孩说。
客流量小,对话的间隙未影响旅客进站。短暂的对话,似乎让人暂时忘却了这台仪器为何而设。
1月31日上午,记者搭乘G488次列车,从南昌到北京。进站、上车、出站、坐地铁到达目的地,行程1500余公里,历时8个多小时,记者目击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背景下,全民抗疫的信心与力量。
(一)
“36.9度,可以过。”在南昌西站检票口,一名车站工作人员拿着手持测温仪,对着记者额头扫描,按下按钮。
两次体温检测,一次安检,一次票检,记者在高铁发车前3分钟踏上了列车。10时49分,列车准时发车。
“请注意地面,可能有点滑。”随车保洁员李双春一边拿着小喷壶喷洒药水,一边拖地,不一会儿她又拿着抹布和喷壶去擦拭洗手台面和水龙头。空气里充斥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液的味道。
记者看到,一个可乘坐85名乘客的车厢,稀稀疏疏坐着17名乘客,每个人都戴着口罩。
“从南昌西站始发412人,列车定员1112人,上座率37%。”列车长张伶说,往年春运期间,这趟列车在南昌西站基本就满员了。
(二)
旅客少了,但防护措施不能少。记者看到,列车员戴着口罩和手套为旅客整理行李,列车上的药箱里配备了20个备用医用口罩、5套防护服、10副手套。
新华社沈阳1月24日电(记者汪伟)23日晚6时,盯了一天电脑的刘鹤下班第一件事就是“闭目养神”。从早上八点开始,每当列车经过固定铁轨,电脑屏幕就会自动提醒,显示出前方摄像头拍摄的列车底部图片
香港23日首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特区署理行政长官张建宗召开跨部门记者会,宣布一系列加强防疫措施,包括扩展旅客健康申报表制度,要求所有乘坐高铁来港旅客申报健康状况。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樊曦、齐中熙)23日,春运进入第14天,出行客流持续高位运行。为让旅客平安顺畅出行,铁路、电力、民航等部门积极行动,强化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1亿人次。放眼全球,除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仅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