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年货有“土味儿” 更有“人情味儿”——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见闻
新华社记者涂铭、李放
一月的北京刚刚雪过天晴,阳光虽好却依然寒意十足。在南三环的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里,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来看看吧,正宗的跑山小黑猪肉,品质没说的。”来自河北省丰宁县五道营乡十七道沟村的孙喜国一大早就摆开了摊位,手里拿着平板电脑,不时向前来置办年货的市民展示着在老家散养的小黑猪。“多亏了这次北京消费扶贫年货大集,我们山沟里的‘土货’也能上首都人民的餐桌了。”
1月8日,由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扶贫支援办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0年迎新春北京消费扶贫年货大集活动”在北京市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正式启动,来自河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7省区近90家带贫益贫企业的1500多种扶贫产品走进了首都市民的“菜篮子”。
“我都来三次了。”家住菜户营附近的张大妈一大早坐了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专程赶来,一趟买下来手里已经拿了满满两大袋子。“这儿的东西不光是品质好,还便宜,你看这羊肉卷,合下来才19块钱一斤。”
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副主任姚忠阳说,这次消费扶贫年货大集卖的是北京扶贫协作地区的扶贫产品,每一样产品都是从贫困地区直接运到北京,和田的大枣、青海的牦牛肉、坝上的羊肉等,都是当地的土特产。“别看都是‘土味儿’,品质可都相当不错。”
这些年货不仅仅是带着“土味儿”,更是充满了“人情味儿”。
“我这里每卖出去一斤羊肉,老家的贫困户就能多挣5块钱。”河北省康保县草原牧场肉业特产经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是当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明星人物”,他创办的企业如今已是河北省扶贫龙头企业,“我2019年在当地收了500多户贫困户的羊,平均每户要收30多只,一只羊就能让他们挣200多元,仅是养羊就能让一户贫困家庭年收入增加近万元。”
半月谈评论员:刘一鸣 近日,云南一贫困户想要5吨水泥修建猪圈和厕所,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拨了3吨水泥。该贫困户想再多要两吨水泥遭拒绝后,产生不满,多次辱骂扶贫干部是“狗”,最终被警方行政拘留5日
新华社西安12月30日电 题:“点子王”张雷威的“扶贫经” 新华社记者刘彤 “共同富裕是全社会的愿景。我们帮扶的村子富了,不能算富,只有当方圆百里内的贫困群众全部摆脱贫困,我们也才算离目标近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