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月5日电(记者韩朝阳)31年前,高中文化的胡善信被任命为河南省光山县帅洼村党支部书记。28岁就当了村里最大的“官”,小胡心里藏了一个字——怕。
召开第一次党员会前,胡善信打了三天腹稿,想了三个问题:怎么当好村支书?怎么有路走?怎么摆脱贫困?越想越怕。
开会当天,面对台下40多张熟面孔,胡善信发了蒙,杵在台上3分钟说不出一句话。老党员曾昭华急了:“你啥也别说,只要三条,一是让老百姓有饭吃,二是有路走,三是过年能吃上一顿肉,这三条你干成了,就是好支书。”
胡善信愣住了,村党支部副书记代修成站起来打了圆场:“话先这么说,看善信怎么干,我相信,他能干出个样子给大家看。”
胡善信啥也没说,躬身给大家深深鞠了一躬,从此,小胡多了三个“心愿”。
帅洼村位于大别山北麓,“九架岭,十八坡,坡坡下边有人家。”全村2000余口人,散落在60多个自然村,人均不到半亩地。“土坯凳,土坯床,土坯当凳又当床”“东边日头西边墙,除了日头没家当”……帅洼人祖祖辈辈不知传下多少顺口溜“调侃”窘困生活。
胡善信上学时还讨过饭、吃过糠,哪怕当了村支书,家当也不到30块钱,想请人喝瓶酒,全家10口人都凑不够7毛5分钱。28岁的胡善信像门口的大山一样壮实,但要接过老支书肩头的担子让他着实胆怯。
“田在两山夹,地在坡上挂,一场大雨过,地露骨头田满沙。”帅洼村种水稻,田地都在山冲里,山洪来了,田冲垮了,山洪走了,田水干了,看老天爷“脸色”吃饭,帅洼人受尽了苦楚。小胡发起的第一场战役就是“改冲治水”。
按照“大冲一条沟,小冲一口塘,夹山冲两岸禁牛羊”的治理方案,小胡一手划出了18条冲。这18条冲,帅洼人整治了近10年,挖了8000多米排水沟,建了近30口蓄水塘,整治出了380余亩旱涝保收的“保命田”。
17日上午,正在河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考察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中办在光山县扶贫工作情况。在村文化接待中心,村民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近年来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亲脱贫致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