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2月25日电 题:剑指特战巅峰——武警河北省总队某支队特战一中队练兵备战记事
新华社记者刘新、梅常伟
集体一等功1次,个人一等功4次、二等功18次……武警河北省总队某支队特战一中队门口的2块荣誉石上,镌刻着2001年以来中队官兵荣立的109次军功。
今年36岁、有着17年军龄的刘志昌,是中队指导员。荣誉石上,他曾三度留名。
2011年夏,武警部队组织特勤分队大比武,中队5名官兵代表总队出战,刘志昌是其中之一。彼时,作为总队唯一一支特战力量,中队抓训练标准高、要求严,声名在外。
“历次总队组织比武,我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说这话时,刘志昌语气中满是自豪,“参赛就是奔着拿名次去的,大家有这种期待,我们也有这种自信。”
然而,赛场上等待中队官兵的却是麻烦不断:爬大绳比平时高了6米,单一方式攀登变成了综合攀登,运动射击取代了静止射击……种种变化,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只能强撑着完成比赛。
最终成绩,32支参赛队伍,刘志昌和队友们排名第29位。
军人,向来视失败为耻辱。那段时间,中队氛围沉闷甚至有些压抑,官兵们都觉得抬不起头,几名参赛队员总是想办法避开人多的地方,悄悄躲在角落里。
问题出在哪里?未来路在何方?一个个问题宛如阴霾,笼罩在每名官兵心头。有人说,课目不熟而已,多练就行;有人说,训练方式不科学,整天除了跑就是爬;也有人说,内容太老套,要与时俱进。
“每个人的认识不尽相同,但求变求胜的心是一样的。”时任中队长王旭光说。痛定思痛,中队官兵由此踏上一段注定艰难的训练转型之路。
副小队长吴嘉男和同批战友,就是这个当口来到中队的。只不过,他们起初并不能完全理解,中队为什么总在自己跟自己较劲:同类射击靶标,中队用更小尺寸;同等越障距离,中队要求用时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