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2月20日电 题:侗族青年“文化创业”带动乡村技艺“复兴”
新华社记者黄勇贤、罗羽
时隔十七八年,76岁的侗族老人王阳英又开始织布和染布了,寨里一位年轻人“文化创业”的成功激发了她重拾侗族传统技艺的决心。
“我们侗族很多人从小就学习织布、染布,我以前自己也织布、染布、缝制衣服,后来市面上机器织布多了、快了,我们又要出门干活挣钱,就不再织布、染布了。”她说,最近两年,看到村里的年轻人杨成兰通过创业把侗族土布卖到了国外,她又有了染制土布,并让更多“外面的人”前来村里观看的愿望。
王阳英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丰登侗寨人。她口中的杨成兰,是一位返乡创业的“85后”女大学生。她和丈夫吴方俊一起,把家乡的土布生意做到了年销售额200万元,带动农户270户。
“我想把传统的侗族织布手艺保护下来,让更多人喜欢侗族土布,进而喜欢侗族文化。”站在生产车间的露天平台上,穿着蓝色土布衣服的杨成兰用手指着周边5栋木楼说,这片“生产基地”是夫妻二人过去一年半投入上百万元新建的。
2009年,杨成兰从地处深山密林的老家考到贵阳读大学,毕业后在外闯荡了7年。2016年她辞职回家,开始了织布、染布、销售土布的创业历程。在外打拼的她看到,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工业布正快速取代土布,传统的侗族织布、染布手艺正逐步流失。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城市闯荡,农村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侗族土布是用传统的棉、麻、丝等织成布匹,再用植物染料泡染,晒干后裁剪制成饰品、衣服等。”她说,从小跟奶奶和外婆学习织布、染布,对这一技艺感情很深。
新华社堪培拉11月6日电 通讯:了解中国,从印刷术和地动仪开始 新华社记者白旭 岳东兴 从纸伞到商船,从雕版印刷到织布机,从投石器到地动仪再到蹴鞠,澳大利亚中小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超乎想象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巴坡村,是独龙族妇女普秀香的家乡。作为独龙族传统手工艺织布州级传承人,她从小就和妈妈学织布,如今更是传承了妈妈织独龙毯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