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没有运载工具的核弹
就相当于没有枪的子弹
钱学森把目光放在了“两弹结合”上
他带领专家投入到
东风二号导弹与原子弹的配套工作中
核导弹不同于一般的常规导弹
它的实弹测试必须万无一失
钱学森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
1966年10月27日
东风二号甲型导弹喷射出橙黄色的火焰
几分钟后核弹头精准命中目标
中国的核弹终于插上了翅膀
从原子弹研制成功到两弹结合成功
中国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飞向天空一直是深埋在
钱学森心里的愿望
1963年,钱学森撰写的
《星际航行概论》一书出版
这是中国第一本系统论述
航天技术和工程的专著
这本书也是高等院校
航天专业的基础教材
由于人造卫星的建议是
钱学森在1965年1月提出的
卫星工程就叫“651工程”
钱学森和七机部的任务
便是研制这枚被命名为
“长征一号”的三级运载火箭
经过四年的努力
1970年4月24日
“长征一号”火箭
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了太空
上世纪六十年代
在钱学森的倡导下
亚洲最大的风洞群开工建设
七十年代
在钱学森的提议下
中国远洋测量基地也开始筹建
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为代表的
遍布全国的测控网络也开始布局动工
这些具有前瞻性的部署
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航天事业按照钱学森的构想
一步步向前发展
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
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他培养的一大批工程技术专家
担当起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重任
无数后来者接过他的旗帜
继续为中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1996年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吴文俊:创“中国方法”,寻数学之“道”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将吴文俊称为中国数学界的“泰山北斗”也不为过。 1956年,他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用恒心书写赤诚;主动援藏直到以身殉职,孔繁森在雪域高原奔波了15年;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夫妇,在平凡的岗位上绘就人生华章……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