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如一日,朱有勇带领团队利用专业特长,科学制定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措施,按下澜沧扶贫“快进键”。
2017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扶贫工作站”在蒿枝坝组挂牌成立。
蒿枝坝组活动室成了一座“科技小院”。“这像是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在朱院士团队带领下,乡亲们一边种田一边学技术,树立了科技致富的观念。”竹塘乡党委书记黄镇说。
朱有勇不敢懈怠,“我们习惯了把论文写在纸上、发表在刊物上,现在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一家家农民富起来、一个个村寨脱贫!”
用科技力量战胜贫困——对老乡脱贫的牵挂,让“农民院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首先要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农民们应该种什么?
发展产业并非易事。前些年,澜沧县曾大规模推广种植核桃树,竹塘乡就种了7000亩。不料,核桃树长得挺好,但是挂果很少。
有企业找上门来,想种花椒。朱有勇左思右想,把企业劝退了,“中国花椒产地这么多,这里种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既要用好我们的科技成果,也要和这里的自然资源结合。”朱有勇抓住这条主线,通过对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科学分析,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这里具备发展冬季土豆和冬早蔬菜的优越条件。
冬季土豆十一、十二月播种,第二年三四月份收获。“这个时候能产新鲜土豆的地方很少,澜沧县可以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新鲜土豆产地之一,收购价格也比较高。”云南农业大学教师黄惠川开始向村民作介绍。
“一亩地,一百天,一万元。”专家们掰着指头给村民算账,村民将信将疑。
2016年冬天,扶贫队员找上村民刘金宝,动员他种冬季土豆。刘金宝嘴上答应,结果第二天就去地里撒了油菜种子。
新华社成都9月11日电 题:彝家土豆:“穷根子”变身“钱串子” 新华社记者黄玥、邹乐、张超群 土豆,是彝族人的命根子。彝族人世世代代吃土豆,但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只有土豆,“命根子”也是“穷根子”
原标题:2万余买"爱心土豆"的北京人的名字,被崇礼人写在墙上记在心里“每一位献爱心的北京人,都被崇礼人铭记在心。”张家口市崇礼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宗刚对记者说。
原标题:美军被土豆砸了! 【环球网报道记者 王博雅琪】多家外媒21日曝光了一段美军从叙利亚撤离并前往伊拉克的视频,内容为:库尔德人所控制的城市民众拿土豆砸美军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