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1月27日电(记者邱冰清)高强度、高压力、高度紧张、持续过劳的工作状态正成为年轻人猝死的重要诱因。专家呼吁,保持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尽最大可能减少此类意外事件发生。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心梗若不及时救治,则可能发生猝死。“通过胸痛中心接诊患者来看,明显感觉到现在接诊的年轻人多了。以前患心梗大多是六七十岁。但近几年,已经接诊了多例20岁至30岁的心梗患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介绍,该院胸痛中心数据显示,中青年心梗患者约占胸痛中心心梗总发病人数的三分之一。
马根山解释,太过繁忙、紧张的工作,会不断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如果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太过兴奋,会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心率增快,甚至产生心律失常。长此以往,如不及时调整,心脏会受到损害。部分突发性心脏病患者猝死就是因为连续熬夜、情绪激动,诱发了神经功能失调、冠状动脉痉挛,心脏突然间缺血而猝死。“有些年轻人熬夜加班会过量喝咖啡提神。如果本身对咖啡敏感性很高,容易刺激交感神经,外加过度疲劳,也会‘助长’心脏病病发。”
“只需几个简单的按压动作,便能让心脏猝死患者‘起死回生’。但是绝大多数人不懂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面对突发状况束手无策。”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立娟呼吁,应进一步加大对公众参与急救的技能培训和普及,将急救知识培训纳入制度规定,让更多人在第一现场进行施救。同时,应该在公共场所广泛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教会公众正确使用,关键时刻可以挽救生命。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记者王秉阳)国庆长假许多人有外出旅行的打算,专家提示,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出行应注意心血管健康。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表示,国庆长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机会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更易患心血管疾病。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上报告,人类祖先的一个基因失活可能是导致人类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