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丝路上的悲欢——聚焦“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

丝路上的悲欢——聚焦“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
2019-11-22 21:08:00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题:丝路上的悲欢——聚焦“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

唐朝,来自“沙州”的士兵康览延取得了军功,载入文书。千百年后,这页残破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的文书在新疆尉犁县重见天日,向世人诉说这片土地上曾经上演的种种故事。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2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介绍这些近期古代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考古发现。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文明交流的伟大桥梁,更承载了无数个康览延这样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考古工作者的讲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古代丝绸之路的全新窗口。

在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工作者基本搞清了烽燧遗址结构,出土了大量珍贵文书、木牍等文献材料,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学等诸多方面。

与记载康览延军功的文书一道被发现的,还有一页《韩朋赋》——这是描写一对夫妇不畏强权、双双殉情的故事。据推断,这页《韩朋赋》,很可能是当时说书人的底稿。这批文献材料,不仅提供了关于唐代军镇防御体系的记载,更为我们了解唐代边塞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则回溯了一段心怀故土却至死不能归的悲壮往事。

墓葬出土墓志显示,墓主人是“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慕容智。这是目前国内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出土大量金银器、漆木器、革制和丝麻织品、彩绘陶等遗物,充分反映吐谷浑王族丧葬制度和习俗。

史料记载,曾经强大的吐谷浑在衰败后,被吐蕃占据其中心领地青海。吐谷浑王族将墓地选在甘肃凉州南山(祁连山地区),生生世世与故土隔山相望,抒发眷恋之情。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