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面救援现场,事故救援方案还在不断完善,一些救援人员面带忧虑坚守;而在井下,被困的11人也开始行动起来——直径1米、由阻燃材料制成的风筒,成为他们选择的逃生通道。
“根据升井时间分析,他们大约是21日早上7点半到8点之间,开始顺着风筒往外爬的。”刘辉说,身处险境的被困人员表现出良好素质和组织性:4名干部分成2人开路、2人殿后,其余7人在中间,有序自救。凭着对外界温度的感知,被困人员在风筒中爬行300多米、跨过着火带之后,用随身携带的工具切开风筒。
21日8时45分许,正在井下灭火的救援队员发现了爬出风筒的被困工友,并第一时间送上压缩氧自救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9时27分,被困人员在救援队员的帮助下抵达井下安全区域;10时18分,11人全部安全升井,被立即送往医院。
“我真的没事!可不可以给媳妇打个电话?”一名矿工升井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家里报个平安。说到这事,刘辉也忍不住乐了。他说:“这些兄弟们上来的时候都挺好的,最大的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肚子饿了。”
记者从救援指挥部获得的医院检查结果,也印证了刘辉的判断:11名获救的被困人员无生命危险、甚至连外伤都没有,只有2人出现了血压升高、电解质紊乱等轻度症状,很快就可以出院。
“这是一次科学施救与冷静自救的完美结合。”事故救援专家组组长、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王端武说,有效的外部救援确保了11名被困人员的生存环境,积极的自救让他们及时脱险。同时,他们通过风筒实现逃生,也为今后地下矿山的安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德“联合救援—2019”卫勤实兵联合演习近日在德国费尔德基兴卫勤训练基地开始整合训练。这是我军卫勤力量第一次实兵实装成建制赴欧洲开展联合演习。 图为7月6日中方卫勤分队队员向德方参演人员介绍手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