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1月16日电 题:“脱贫之星”盼入党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要是没有党的扶贫政策和帮扶干部的‘掏心窝子’帮扶,我这十几年的穷帽摘不掉。”55岁的江西贵溪文坊镇西窑村村民车海根最近向村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如今的车海根是村里的活跃分子,因热心集体事务还被村民选为理事会成员,他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优秀的组织,与曾经帮助过他的党员们一起为乡亲们做更多的事。
车海根育有一子一女,女儿患先天性疾病常年卧床,儿子还在读高中,车海根的妻子之前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一家人全靠车海根打零工过活,生活困难。2015年,车海根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时的车海根一副“日子活到了头”的精神状态,扶贫干部决定“扶贫先扶志”,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引导车海根夫妻俩加入村里的优质稻、白茶、光伏等合作社;介绍夫妻俩在家门口的竹制品加工厂上班,赚钱、顾家两不误;考虑到车海根是村里酿酒的一把好手,鼓励他开办手工酿酒作坊……
车海根说,自己的脱贫信心就是那个时候有的,铆足了劲要和贫困作斗争,为自己争一口气。“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多人关心,让我有了信心!”
夫妻俩一天干好几份工,为挤出更多工作时间,他们天不亮就将竹制品拉到晾晒场,天黑后再回收。白天的时间车海根在家酿酒、养鱼,老婆负责做饭和照顾女儿,稍微有点空闲,夫妻俩就去合作社做零工,除草、摘茶叶,一点时间也不放过。
时间在奋斗中一天天过去。2016年,车海根全家脱贫,当年家里就建了新房,儿子也顺利高中毕业,开始像父亲一样勤勤恳恳地外出务工赚钱。感恩的车海根开始热心村里的各项集体事务:村里搬放物资,他抢着搭把手;党员义务清扫,他不是党员也主动要求参与;乡亲运送货物,他就骑来自己的电动三轮车……
新华社西宁7月31日电 题:东达村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江时强、田文杰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地处青藏高原,背倚祁连山脉,海拔3000多米。因高寒荒凉、地瘠民贫,外村姑娘都不想嫁过来
新华社昆明6月26日电 题:“志智双扶”促景颇山乡脱贫 新华社记者伍晓阳、杨静、庞明广 云南芒市西山乡全乡1.2万余人,景颇族人口占92.8%,人均有耕地5亩、林地17亩,资源禀赋可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