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1月15日电 题:土桥村支部书记:一起干更带劲
新华社记者张海磊
深夜11点,忙完一天工作的王光辉找出两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配上文字:“有你们的支持,土桥村离梦想就不远!”照片上,是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苗和村民们一张张朴实的笑脸。
原来,当天四川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土桥村的集体经济小龙虾养殖项目要投放虾苗,不巧天空飘起小雨。“王书记,我们也来搭把手”“下雨了,大家一起干”……路过的村民们陆续加入干活的队伍。不一会儿,一百多亩地的小龙虾苗投放结束。
作为土桥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光辉深有感触:“以前,村民们很少过问村里的事,各忙各的。现在大家更团结了,干起活来也越发带劲。”
其实,村民思想观念变化的背后是近几年整个村子的变化。说起这些来,村民们无不对王光辉竖起大拇指。从返乡农民工到创业新人,再到村党支部书记,王光辉把青春奋斗在了家乡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田地因长期无人耕种而长满杂草,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荒凉破败的街道上零星能看到几个老人……这是在北京工作多年的王光辉第一次回乡时看到的景象,那个记忆中麦穗悠悠、果香浓浓的家乡早已不再,这让他内心酸楚。
随后,在资阳市委组织部的工作下,他顶住家人的压力,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
放眼整个川中平原,土桥村再普通不过。村里总共826户2447人,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村里没有特色产业,没有村集体经济。就连王光辉自己也没有任何从事专业种养殖和产业经营的经验。该如何下手?
种过蘑菇,养过鸭子和鱼虾,折腾一次,失败一次。刚回乡的王光辉连连碰壁。
新华社济南6月2日电 题:支部书记成了“自己人” 新华社记者王阳 “咚咚咚,咚咚锵……”还没走进山东荣成市王连街道客岭村,记者就被一阵锣鼓声吸引。“这是村锣鼓队正在文体活动室演奏客岭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