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我住长江尾,共保一江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上海实践(2)

“我住长江尾,共保一江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上海实践(2)
2019-11-05 15:06:01 新华网

飞鸟嬉戏,鱼翔浅底。长江口是中华鲟的“幼儿园”“待产房”。“目前中华鲟自然种群出现逐渐衰退、自然繁殖不连续的趋势。”在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刘健介绍,中华鲟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

面对严峻的形势,上海重视中华鲟、长江江豚保护和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从2004年开始,上海市连续开展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继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基地一期2016年投入运行后,保护基地二期也将动工建设,打造成长江旗舰濒危物种的生命方舟,建设国际标杆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基地。

“保护生态环境是崇明的立岛之本。”崇明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召忠说,在补齐崇明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等短板后,崇明将持续聚焦水土林、生态修复等领域,让崇明成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典范。

  “臭河浜”变身景观河 守护清水绿岸

江南水乡,以水为美。南来北往的游人,总会被上海的滨江岸线所吸引,而要保持这享誉中外的“颜值”,殊为不易。

三友河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与长桥街道交界处,是一条总长不到700米的小河流。站在岸边可以看到,河水清澈见底,水草摇曳。而在整治前,由于附近生活污水的流入,三友河水体黑臭化严重。附近的居民张阿姨回忆:“河道臭气熏天,大家没少投诉。”

2016年9月,三友河作为徐汇首批纳入治理的黑臭河道,经历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更新”。在管住岸上的同时,综合采用数项专利成果,投放河道治理微生物恢复水体生态,昔日的“臭河浜”变成了一条生态景观河道。

近年来,上海深化河长制,落实湖长制,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为引领,全力推进各项整治任务。据统计,2018年上海共完成408公里河道整治、1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今年,上海全市劣V类水体的比例将进一步控制在12%以内,力争到2020年全面消除。

上海地处长江下游,治理水环境不能单打独斗。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介绍,在开展跨界水体协同治理方面,上海与江苏、浙江协作摸清了188条跨界河流情况,推进90条段界河协同整治,实现河道治理上下游协同,干支流联治,条块联动。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