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为什么能横着走?在“植物医生”眼里,是因为它们到“新环境”后往往缺少了天敌。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这种昆虫还在非洲、东南亚肆虐的时候,我国科技工作者就开始关注它了。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介绍,2018年12月,草地贪夜蛾从缅甸飞入我国境内,由于我国已初步建立起重大害虫迁飞疫情监测与空中阻截系统,害虫迁飞时,科研人员通过雷达系统全程监控,雷达指挥空射灯等精准阻截,形成了源头减少害虫起飞数量、空中有效阻截、后端绿色防控的有效模式。
“我们都知道昆虫趋光,但草地贪夜蛾对一般的光不敏感,只对强光敏感,所以大功率的空射灯成了有效的截击手段。”吴孔明说。
总而言之,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在田间地头跟农民一起忙碌的“植物医生”,我们才能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植物医生”为脱贫攻坚护航——植物保护学术年会观察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与植保机械化、外来物种的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以农药绿色发展为代表的绿色防控、植物病毒检测和源头控制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方面,农药、除草剂显著减少。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随着我国植物免疫诱控抗害等技术的发展,农药的用量大幅减少,高效低风险的小分子农药和农药清洁化生产已成为创新方向。
另一方面,有益微生物、昆虫天敌、基因防控等生物防治手段显著增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说,我国已初步建立起重大害虫迁飞疫情监测与空中阻截系统,害虫迁飞时,科研人员通过雷达系统全程监控,雷达指挥空射灯等精准阻截,形成了源头减少害虫起飞数量、空中有效阻截、后端绿色防控的有效模式。>>
新华社贵阳10月25日电 题:“植物医生”为脱贫攻坚护航——植物保护学术年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齐健、吴思、崔晓强 “植物被病虫侵害往往造成颗粒无收,农民的血汗付诸东流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题:汇聚全球力量 共商植物保护战略 新华社记者林红梅、胡璐 当挺拔的油松、摇曳的金光菊、淡紫色的醉蝶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和农村的各个角落,中国的秋天更加五彩斑斓
在非洲,华人华侨深入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对推进中非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博茨瓦纳华人慈善基金会近些年来在华侨华人慈善方面积攒了很多经验可以向全世界华侨华人社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