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有关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有超过64万名群众搬离过去的土坯房、竹笆房,搬入安置房里,千年的安居梦想得以实现;告别生态脆弱区,各族人民正在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产业增收——绿色发展绘幸福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融雪山、峡谷、森林、草甸、湖泊等于一体,犹如世外桃源;怒江,峡谷幽深、江水咆哮,被视为神秘美丽的“东方大峡谷”……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当地旅游扶贫成效初显。
香格里拉市尼西乡藏族村落巴拉村有着千年历史,这里的大峡谷如同画廊。2008年前,这个没通公路的村子被锁在大山深处,村民生活贫穷落后。
“10多年前,巴拉村是靠绝壁上一条不到一米宽的人马驿道与外界联通,步行到香格里拉城区要5天。”52岁的村民悟金七林说,乡亲们靠天吃饭,一年种的青稞、玉米、土豆等只够吃两三个月。
为改变贫穷面貌,当地藏族农民企业家斯那定珠倾其所有,10余年来坚持不懈,最终在绝壁悬崖上凿出了一条宽6.5米、长61公里的柏油公路。路通后,破败不堪、土木结构的藏式老屋被修葺一新,摇身变为景区。300多名周边村民在这里就业,户均收入达10万元左右。
在怒江,这方美丽的山水也绽放出了脱贫之花。为了突破大峡谷自然灾害频繁、可耕地面积少等地理局限,怒江州致力于念好“山字经”,唱活“林草戏”,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一些紧靠旅游的“生态行当”涌现。
见到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村民蜜波四时,他正接待摄影师并引导他们到自家“鸟塘”拍摄,繁忙之余,他满脸笑容地介绍起自己的新身份——“塘主”。
五代人,七十年如一日,留坝姚家人专注一件事情,只为让当地的山更青、水更绿。这是怎样的精神?又是怎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实,要留住绿水青山,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分布有草原、森林、沙漠、湿地、山地等多种地形地貌。近年来,甘肃通过实施水源涵养区保护、荒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举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