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重大工程撑起大国发展脊梁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凤凰展翅,一飞冲天。举世瞩目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不到5年的时间里建造全球最大单体航站楼,大国重器的速度与品质再一次令世界惊艳。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制造水平上,其中尤为关键的则是重大工程。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便是一件件重大工程的落成。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高铁驰骋于华夏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大工程精彩亮相,让国人自豪,令世界赞叹。
重大工程来之不易。每一项工程背后都有数不清的磨难,凝聚着几代人的奋斗。回首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外国技术封锁,积贫积弱的中国从零起步开创航天事业,无数航天人前赴后继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件件重大工程顺利落成的背后,无一不是来自科研、产业、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合力,无不写满了探索的艰辛。每一项重大工程,都是全面系统的建设和推进,是“中国方案”厚积薄发的结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
重大工程凝结中国智慧。港珠澳大桥创造了400多项新专利,多项“世界之最”;水陆两栖飞机AG600近120万个标准件、98%的结构及系统零件全部由国内研制提供;复兴号高铁囊括了新材料、先进动力、计算机等诸多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几乎每一个重大工程都创下过多项“世界首次”,它们是我国与日俱增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大国一步步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真实写照,为我国在诸多高科技领域的探索打开了通道。
湖南省浏阳县大瑶人民公社沙螺大队党总支书记杨宏典,在领导群众生产中,善于走群众路线,很快就改变了这个生产队的穷困面貌。这是1959年10月,杨宏典和生产队的队长们在田间总结晚稻丰产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