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火种到辉煌——记新中国羽毛球事业“拓荒者”王文教

火种到辉煌——记新中国羽毛球事业“拓荒者”王文教
2019-09-28 16:07:00 新华网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荣光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火种到辉煌——记新中国羽毛球事业“拓荒者”王文教

新华社记者韦骅、林德韧

“我回国后与当时的全国冠军交手,打了他个15:0、15:6。”被誉为新中国羽毛球事业“拓荒者”的王文教回忆道。差距如此悬殊,深深震撼了他,这促使当时年仅20岁的他下定决心离开印尼,回到祖国,为振兴祖国的羽毛球事业贡献力量。

当今的国际羽坛,中国队乃名副其实的主角。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的羽毛球水平也处于起步阶段。祖籍福建南安的王文教1933年出生于印尼,上世纪50年代初是印尼家喻户晓的羽毛球明星。1953年,王文教随印尼体育观摩团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全国四项球类运动会,正是这次比赛,让他意识到了中国羽球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巨大差距。

运动会结束后,王文教又随团赴沈阳、上海等多地参观,看到祖国上下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离开印尼、回归祖国的想法也悄悄地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可这又谈何容易!回国,意味着不仅要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和已经取得的荣誉地位,而且要与生活在印尼的亲人们分别。“我妈妈不同意,她说,你要回去受苦。我跟她讲现在有变化,新中国跟旧中国不一样,我母亲不信,结果我还是要回来。”

1954年,王文教不顾印尼方面的阻拦和家人的反对,与搭档陈福寿等华侨青年一起,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为此,他们毅然签下了“永不回印尼”的保证书。

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王文教的命运,也让中国羽毛球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春天。

回国之后,国家体委以王文教、陈福寿等为主,在中央体育学院成立羽毛球班,王文教担任教练和队长。训练设施的不足和物质匮乏,起初让王文教有些不适应。当时北京没有合适的场地,他就带着队员们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礼堂里训练。由于营养不够,王文教的腿部出现了浮肿。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