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新时代东北振兴】从首开先河到13星在轨 “吉林一号”减重提效增寿降成本背后的秘密(2)

【新时代东北振兴】从首开先河到13星在轨 “吉林一号”减重提效增寿降成本背后的秘密(2)
2019-09-22 15:03:00 新华网

短短4年,“吉林一号”已有13星在轨,另有3颗来自商业化运作中的客户定制。长光卫星团队也从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440人,其中,硕士学位以上人员比例占到80.6%。

【新时代东北振兴】从首开先河到13星在轨 “吉林一号”减重提效增寿降成本背后的秘密

巡天遥看一千河。小卫星的背后是大魄力、大智慧、大作为、大市场。以“吉林一号”卫星项目为核心带动了机械制造、光学制造、光电传感技术以及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项目上游有200余家企业为其配套生产所需的相机反射镜、卫星姿轨控部件,相机结构件,CMOS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等关键核心部件。项目下游有30余家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近百家企业依托其进行遥感信息开发。这不仅为我国航天产业带来深刻变革,更为吉林省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新时代东北振兴】从首开先河到13星在轨 “吉林一号”减重提效增寿降成本背后的秘密

  ↓90% “吉林一号”加减乘除迎嬗变

4年来,长光人不断地对“吉林一号”进行加减乘除,穷其嬗变。

“卫星除了研发和制造外,最大的成本在发射上,卫星重量是决定发射成本的关键因素。”长光卫星工作人员向媒体采访团介绍,目前,在卫星减重方面,“吉林一号”取得了突破,“过去第一颗星重420公斤,后来者重208公斤,现在同类星重量是优40公斤,这个‘优’是小于并接近于的意思,卫星减重了,各方面成本就降下来了。”

“卫星减重超90%,成本降了多少?”工作人员解答,过去成本是8000万元,现在是800万元,同比降了90%。

“减重后的卫星会不会在质量上打折扣?会不会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方式找补回来?”对此,长光卫星综合办公室主任韦树波表示,能减重是因为应用了新技术和新产品,420公斤卫星能做到的,优40公斤卫星同样能做到,甚至效果更好,不仅如此,卫星寿命也有所增加。

【新时代东北振兴】从首开先河到13星在轨 “吉林一号”减重提效增寿降成本背后的秘密

  2秘诀 解锁成功经验——商业化+创新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