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够养懒汉,不能助长不劳而获的风气。”刘家均说,不给他兜底不是不扶持,比如可以推荐他去干公益性岗位,让他知道幸福生活必须靠双手去劳动。
“一生中难以弥补的痛”
晚十点,记者来到一楼的镇扶贫工作站,33岁的乡镇干部刘胜珍,正在统计全镇“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短板。他指着统计表告诉记者,通过干部实地走访并结合航拍图,锁定不安全住房110栋,透风漏雨需整治的住房92栋;全镇2名辍学学生已劝返1人,另一个正在做工作;最近新增了一户贫困户,因为父母双亡,年幼的三姐弟要纳入低保……“白天下村去搞调查,做工作,晚上回来就统计整理资料,连夜加班是常事。”
第二天,记者采访了镇长刘家均。今年2月2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在筹办年货之时,他还在镇政府组织给农民工发放脱贫项目工资。母亲打来电话说身体不舒服,他只得让妻子送去医院,没想到几天后年仅62岁的母亲撒手人寰,成了“一生中难以弥补的痛”。说到这里,刘家均哽咽了。他努力控制情绪,但泪水仍不停地在眼里打转。
记者到郊纳镇采访时,镇党委书记刘桢正在贵阳市的医院接受治疗。
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打开手机把一条手机短信给记者看:“李书记您好,我是郊纳财政分局工作人员张朝云,请你劝我们刘桢书记赶快去医院检查身体,他已经带病工作几天了,有时候肚子疼得饭都吃不下,我们带他去医院,他说工作忙完再去,实在是不忍心,没有办法只好向李书记报告,望劝劝他尽快去医院看病。”
在李建勋当即要求下,刘桢来到县医院检查,县医院要求到省医院治疗。刘桢本想开药带回来,边工作边治疗。李建勋下死命令:“如果你回来,那就是不服从组织安排!”
新华社西宁7月31日电 题:东达村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江时强、田文杰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地处青藏高原,背倚祁连山脉,海拔3000多米。因高寒荒凉、地瘠民贫,外村姑娘都不想嫁过来
新华社昆明6月26日电 题:“志智双扶”促景颇山乡脱贫 新华社记者伍晓阳、杨静、庞明广 云南芒市西山乡全乡1.2万余人,景颇族人口占92.8%,人均有耕地5亩、林地17亩,资源禀赋可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