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七十年间有大别——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纪实(3)

七十年间有大别——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纪实(3)
2019-09-17 19:37:00 新华网

“一个小村庄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奋斗之歌。”透视十月村的发展历程,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不禁感慨道。

与十月村隔着大别山遥遥相望的佛子岭水库,宛如一条长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之中。坝身上写着八个大字: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67年前,这里是一派火热的建设现场。为了治理淮河水患,国家计划在淮河上游兴建山谷水库群以拦截山洪。

1954年11月,佛子岭水库竣工,大别山深处的建设者用2年10个月时间创造了新中国奇迹。随后,一批批水利工程相继在大别山建成。从那时起,“一年大水三年旱”的六安大别山区开始 “吃上大米饭”。

1991年,大别山深处7岁女童苏明娟一双饱含“我想读书”执著渴求的“大眼睛”,出现在“希望工程”宣传画上。

这双大眼睛成为一扇窗户,让越来越多人看到了大别山深处的贫困,一批批爱心人士从祖国大江南北汇聚,再次“挺进大别山”。

1993年,江苏昆山退休教师周火生从报纸上获知金寨县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的消息,便寄过去第一笔助学款。由此,源源不断的善款从全国各地涌向大别山,一批批受助学生先后进入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反哺社会和人民。

钱来了,技术也来了。1986年,国家科委提出科技开发大别山,十余年间超过2.7万名科技人员走进大别山。患癌症刚动手术的任立中教授,一边化疗一边进山,传播板栗丰产技术;宛志沪教授在山沟里翻了车,怀里紧抱着她培育的西洋参种苗,从此来自东北的西洋参在大别山扎下根。

路也通了。1993年,数万铁路勘测、设计、施工队伍踏着刘邓大军的足迹,投入大别山的怀抱,当年年底火车开进大别山腹地枢纽站——湖北麻城站。如今,大别山地区高铁纵横,闭塞的大山连通着世界。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