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从胜利走向胜利——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首日见闻

从胜利走向胜利——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首日见闻
2019-09-13 23:07:00 新华网

从胜利走向胜利——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首日见闻

  9月13日,游人在双清别墅内参观。新华社发(任超 摄)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从胜利走向胜利——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首日见闻

新华社记者陈旭、魏梦佳

中秋佳节、秋雨初霁。北京香山,岁月静好,秋色宜人。修缮一新的双清别墅,保持原貌,格外幽静,静待为游客讲述那段光辉岁月。

从胜利走向胜利——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首日见闻

  9月13日拍摄的双清别墅外景。  新华社发(任超 摄)

香山革命纪念地包含香山革命旧址和香山革命纪念馆两个部分。9时,随着香山公园东门徐徐打开,香山革命纪念地正式向公众开放。早已提前预约的观众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拾级而上,一同瞻仰革命旧址。

双清别墅内,六角红亭旁,一潭碧青的湖水映出别墅的倒影。别墅内,办公室、会客厅、卧室等陈设都一如当年原样:桌上的钢笔报纸、床上的书籍、墙上的《中国解放区现势图》,无一不向参观者叙述70年前的这段历史。

从胜利走向胜利——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首日见闻

  9月13日,游人在双清别墅内的毛泽东同志办公居住地参观。 新华社发(任超 摄)

来自山西大同的周学勤老人特意在中秋节来香山参观革命纪念地,与新中国同龄的她见证了祖国的发展。“新中国发展到现在,就是一条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工作场景,周学勤感慨万千。

香山革命纪念地内,来青轩、小白楼等革命旧址属首次向公众开放。本着“修旧如旧”“最少干预”原则,工作人员查阅大量历史照片和档案,大到房屋布局,小到一碗糙米饭、一盒火柴,最大限度还原历史。

从胜利走向胜利——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首日见闻

  9月13日,游人在来青轩参观。 新华社发(任超 摄)

“我时常告诉孩子,岁月静好,那是有人负重前行。”行走途中,周学勤忽然对记者说,“年轻人应该继续不骄不躁、艰苦奋斗,遵循历史前进,不忘初心。”

香山革命纪念馆南广场,远处山峰郁郁葱葱,近处19.49米高的国旗杆上红旗飘扬,风景无限。

从胜利走向胜利——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首日见闻

  9月13日拍摄的来青轩外景。 新华社发(任超 摄)

新建成的香山革命纪念馆内,《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通过约800张图片、报照、地图、表格和1200多件实物、文献和档案,全景式呈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

在“解放全中国”展台旁边,来自河南80岁的老人张书显驻足凝视。“用蓝天当纸、森林当笔、大海当墨,也写不完诵不尽这一路走到现在的心情。”

从胜利走向胜利——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首日见闻

  9月13日拍摄的香山革命纪念馆外景。  新华社发(任超 摄)

张书显说,听父母讲述,他出生的那天,三枚炸弹落到了附近房顶上,一颗都没有爆炸,这才保住了性命。那时,穿的都是用污泥染黑的白布,一家人当佃户受尽压迫。而现在他作为退休教师,每月能拿4000多元退休金,他的孩子们也继承他的衣钵,继续当教师。“为人民谋福利,对孩子有一片赤诚的爱心,那就是我教给儿女的初心。”

从胜利走向胜利——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首日见闻

  9月13日,人们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参观《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  新华社发(任超 摄)

一张张旧报纸、一件件文物、一幕幕黑白影像,都把人们带回那段惊心动魄、激荡人心的岁月,新中国诞生的艰难、欢欣、荣耀,与老百姓的密切关联,都融汇于精心布置陈列的展陈间。

“以前的人非常艰苦,我们现在要珍惜幸福时光,继续努力让国家更加强大。”看到照片中的人们都穿着破衣服、生活艰苦,11岁的参观者李郝嘉彤道出了心声。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