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8月29日电 题:从挖煤到“赏煤”——老矿井“绿色转身”记
新华社记者 王皓
林木繁茂的矸石山、煤块造型的煤炭博物馆、生动鲜活的矿工照片墙……一座占地面积32.9万平方米的国家矿山公园坐落在晋北大地,与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隔河相望。
游人不曾想过,10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年产百万吨原煤的矿井——南山井矿。
南山井矿建于1973年,隶属于山西同煤集团晋华宫矿。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的形势,晋华宫矿借助毗邻云冈石窟的天然优势,开始谋求多元化发展的转型之路。2009年,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被纳入云冈大景区规划中,为整合“煤都井下探秘游”和“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年产原煤120万吨的南山井矿随之关闭。
2012年,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建成开园,飞扬的黄土和冒黑烟的矸石山一去不复返,放眼望去是整洁的广场和翠绿的植被。“绕公园跑了一圈。花儿都开了,可好看呐!”一位工作了40年的老矿工难掩欣喜。
本着“破题煤企转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晋华宫矿以建设国家矿山公园为契机,大刀阔斧地对矿区环境进行治理,倾力建设“地面生态游、地下探秘游”的现代化新型矿井。
公园中的270万吨南山矸石山作为重点治理区域,进行层层碾压、覆土绿化,分期、分批、分区域重塑地貌,种植了松树、火炬灌木、油松、云杉、丁香等植物。同时,采用防渗透技术保证植被的成活率,完成矸石山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86%。
“为了矿山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公园设置专人负责监管绿化种植、园艺管理等工作,强化对植被的保护,确保树木成活率和果园水果挂果率。”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副经理陈霞告诉记者,矿上还新建了日处理能力4000吨的矿井水处理厂,将净化水送到矿山公园的晋阳潭中,可以养鱼养鸭、浇树种莲花。
地面生态环境有了质的改变,地下的探秘游也开始红火起来。“煤都井下探秘游”利用井下开采的300米废弃工作面布展而成,是一个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探险性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据工作人员介绍,井下为游客呈现的是距今1.4亿年的侏罗纪煤系,分为特种设备展示区、矸石展示区、地质展示区、历史展示区、化石展示区、古代采煤展示区、近代采煤展示区、回风通道8个展区。
“穿着矿服、戴着矿灯、坐着矿车,目睹地质构造奇观,在这里能真正触摸到煤的灵魂、感受到煤矿工人的伟大。”来自北京的游客刘小峰说。
坐落在公园入口处的煤炭博物馆同样引人注目。这座建筑造型来源于煤块、煤粒、煤矸石的组合,呈现蓝色矿物晶体形状。馆内展区包含煤的形成、开采、利用、文化以及同煤集团的历史沿革,将科学性、知识性与观赏性融为一体。随日本游学团队来到山西的津久井周告诉记者,从博物馆里学到了煤的“前世今生”,感受到了中国煤文化的源远流长。
自开园以来,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煤矿安全教育基地,荣获第二十一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并上榜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第一批名录,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75万人次。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将能源革命和生态保护理念进一步融入矿山公园的每一个角落。”陈霞说。
原标题:深观察丨公园城市背后:公园为什么让人更慷慨、“亲社会”?最近,“公园城市”一词在媒体上频繁出现。5月17日,澎湃新闻刊发《5年兴建350个公园,扬州从园林城市向公园城市转身背后》。
七孔桥宛如玉带孔孔相连,绿树成荫环绕广阔湖面,九处观景平台分布山间可欣赏“南囿秋风”美景……昨天上午,南海子公园二期正式开园迎客,面积扩容至8平方公里,成为城南最大“绿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