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距今4300年至5300年前的良渚古城遗址,是它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城分三重,占地630多公顷,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2015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
出土的诸多精美玉器,是中国玉文化史前高峰的遗产,也见证了阶层分化。
埋藏地下、储量可观的炭化稻米,印证了兴旺的稻作农业,和手工业遗存共同成为社会分工复杂化的写照。
40多年前,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就判断这里是“最古老的杭州”。20多年前,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就论证,良渚文化所属的社会发展程度已经进入文明阶段。
北京大学副教授秦岭博士指出,良渚代表了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下游湿地稻作农业文明的发端,这与中原及世界大部分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下产生的文明有着鲜明区别。
而国际考古学泰斗、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则表示,良渚早在5000年前,就已是“一个组织度极高的社会或国家形态。”“对我个人来说,它是研究人类文明的头等重要之地。”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意味着它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意义重大。”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说。
良渚遗址体现先人的力量与智慧
良渚古城遗址内外分布着许多山:莫角山、乌龟山、卞家山、狮子山、塘山,许多其实是人工堆筑而成。
央视网消息: 我国此次申遗,除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之外,还有一个项目,就是距今5300至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今年申报的是世界文化遗产
新华社成都7月11日电(记者童芳)良渚古城遗址近日申遗成功,而就在良渚地区1000多公里以外、时代约1000年以后的古蜀金沙,有一件来自良渚的十节玉琮,揭示了长江流域这两大文明中心跨越千年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