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两份报纸和一块根据地——红军长征落脚陕北的偶然与必然

两份报纸和一块根据地——红军长征落脚陕北的偶然与必然
2019-08-07 19:37:00 新华网

新华社西安8月7日电  题:两份报纸和一块根据地——红军长征落脚陕北的偶然与必然

新华社记者

1935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到达吴起镇张湾子村。“红军一个高个子首长借宿在我家,我父亲为他做了3碗剁荞面。”73岁的张瑞生从小就听父亲讲这段故事,红军离开时还留下一个保暖瓶。后来才知道,那晚借宿的高个子首长就是毛泽东。

“锣鼓响来秧歌起呀,秧歌起呀黄河唱来……”在陕北吴起县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小讲解员白嘉妮唱起当年迎接红军到达吴起的歌曲,脸上洋溢着笑容。

为什么中央红军会将落脚点选在陕北?

“红军落脚陕北,既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选择。”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高凤林说,这一落脚点的选择,与两份报纸和一块根据地密不可分。

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事实上,自离开江西苏区开始长征以来,从湘西到川黔边,再到川西,中央一直在选择落脚点,却都因为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和时局变化而未果。

“下一步红军往哪里走?”正在这个问题迫在眉睫时,两份刊登着陕北红军活动消息的报纸让毛泽东等领导人眼前一亮。

“蒋令五省各部队围剿陕北共匪”“陕北军事形势转变 刘子丹徐海东有合股势”,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记者看到了印有刊登着这两条消息的《西京日报》和《大公报》的展板。

1935年9月,在哈达铺会议上,毛泽东高兴地说,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要振奋精神,北上抗日,到陕北去……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