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益完善的硬件设施相比,教师资源缺乏和教育水平不高等“软实力”的不足,成为制约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数量少、专业素质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提升。”西然多杰坦言。
为了破解教师短缺难题,囊谦县财政拿出一半财力用于教师聘用,光明日报等定点帮扶单位也通过推进“互联网+教育”提供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常规化开设网络双师课堂,弥补当地教师力量不足短板。为破解牧民子女幼儿园“入园难”的问题,囊谦县还创新通过幼儿园“走教模式”,让更多孩子享受更优质的学前教育。
“仅仅依靠囊谦本地的小财政来保障教育的大民生,困难很大。要实现‘上好学’的目标,需要在增加教师编制、资金支持上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让深度贫困地区的孩子共享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西然多杰说。
“造血”能力提升怎样实现——
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在囊谦县慈行职业培训学校,门前牌匾上用汉藏双语书写的宣传语颇有深意。
走进培训学校二楼,服装设计、烹饪技能、机械手工,各个教室里,教师和学员都在紧张忙碌着。“服装设计技工正在为县一中的学生们设计校服,烹饪技师正在指导学员学习特色藏餐制作。目前培训中心共有从16岁到45岁的学员87人。”培训学校负责人阿周介绍。
新技能,为贫困户打开了新的就业之门。36岁的贫困户南加措玛就体验着这种变化,并从一名学员成长为培训学校的烹饪教师。
以前,家在囊谦县吉曲乡改多村的南加措玛仅靠种地谋生,家中有两个孩子、年迈的婆婆、智障的丈夫需要靠她一个人供养,收入微薄。“如今,在培训学校一月收入5000元,家也搬到县城,孩子上学问题也解决了,生活更加稳定。”南加措玛露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