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7月26日电 题:情注骑兵写青春——尼都塔生及其家族永跟党走故事之三
顾玲、干作余、魏宁邦
最近几天,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在微信平台上十分火爆。看到他黝黑的肤色,网友们都调侃他“根本不像26岁的‘小鲜肉’”。
“骑兵是一个古老的兵种,在现代战争中,骑兵还有没有用?”很多网友提出这样的疑问。
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左一)组织连队训练(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永进 摄
“我们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这里基本上都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山地起伏大,骑兵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完成一些特殊任务。”尼都塔生说。
2015年,尼都塔生从原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后,如愿当上骑兵。虽然从小在巴塘草原长大,但在外求学7年,“马上作战”对于尼都塔生仍是挑战。
参加训练第一天,连队分给他一匹叫“枣红”的军马。
“这匹马是全连最烈的马,连里不少好骑手都在它身上吃过苦头。”刚领到马,尼都塔生就起身越上马背,想尽快驯服它。“没想到‘枣红’发疯似的前后两头跳,不到10秒钟,我就被摔在地上。”尼都塔生说。
之后的训练依然艰难。尼都塔生记不清有多少次从马背上摔下、摔伤,也不记得有多少次重复“乘马劈刺”,一天骑马8小时、劈刀上千次,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和草原上不羁的风,把他变成了一个面色黝黑、性格坚强的硬汉子。
连队驻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60%,一年中只有3个月不下雪。一些战士初到军营报到,一看到马场就哭了:想当特种兵和坦克兵的他们怎么会到这里和马打交道?
尼都塔生不这样想。他说:“骑兵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控马卧倒、双刀劈刺、射击……没有哪一样是能轻松完成的,我们肩上有重重的责任。我们常说,骑兵连的人要长出骑兵连的骨头,当兵不苦,能干吗?”
他是一名骑兵。常年和军马生活在一起,身上和宿舍里总是会有点不一样的味道。“这是我们骑兵的味道,也是军人的味道。”他说。
他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发现不少新兵对“颠马”有畏难情绪,他就带着新兵一起练,在马背上劈刺、射击,双手脱缰,一天训练下来,臀部磨烂出血,甚至脱衣洗澡都困难。学习训练和休息时,他和新兵一同在大腿间夹着凳子练,双腿常常肿得上不了床。三个月下来,新兵们基本掌握了骑兵基础专业训练内容。
“只有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你才是真正的优秀。”尼都塔生所在的部队是中央军委授予的“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他认为,一个连队要想做到优秀,荣誉感最重要:“荣誉感是凝聚力,是一个部队战斗力的重要考量。”
他也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秉承着祖辈的遗训,共产党员尼都塔生发挥既懂汉语、又懂藏语的优势,在藏区当起了“马背宣传员”。
他为自己的家庭骄傲,“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家族,因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觉得我很骄傲。”
他也为这份荣誉努力着:“这份荣誉在我心头沉甸甸的,我不能给家族抹黑,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每个人都希望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对我来说,我想要的生活就是军营火热的生活。”尼都塔生说。
新闻链接:
初心不改 红心向党——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一家四代跟党走纪实
良好家风代代传——尼都塔生及其家族永跟党走故事之一
满含感情待群众——尼都塔生及其家族永跟党走故事之二
央视网消息: 老虎台乡面积923平方公里,80%面积为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占98%以上。半个世纪来,民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支队伍守护祖国边疆、维护一方安宁的初心从未变过
新华社西宁7月25日电题:满含感情待群众——尼都塔生及其家族永跟党走故事之二 顾玲、干作余、孙利波 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左一)组织连队训练(7月6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