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14年保护,“中华水塔”美丽复归

14年保护,“中华水塔”美丽复归
2019-07-23 11:37:00 新华网

新华社西宁7月23日电 题:14年保护,“中华水塔”美丽复归

新华社记者 李亚光

打开中国植被分布图,西南部的白色冰川与褐色的高山裸岩之间,有一处被大片翠绿色覆盖的土地,无数毛细血管般的溪流自此发源汇集,一路东去。

这是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每年输出600亿立方米清洁水。

昔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因素影响,当地草原一度过牧超载,生态发生严重退化,致下游水患频仍。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镇东泽村牧民才旦今年55岁,对此记忆犹新。他家临近冬格措纳湖,位于黄河源头附近,曾是一片水草丰美之地。最多的时候,一家5口人养了1000多只羊,500多头牦牛。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当地草场状况变得越来越差,常刮7、8级大风,周围湖泊及河流也开始干涸。在海拔较高、地处深山的夏季草场居住时,为让牲畜饮水,才旦常赶着牛羊去很远的水源地,来回需要一整天。

草场不复存在,牧民何去何从?

2006年10月,才旦一家决定迁往临近州县居住。当年起,整个三江源地区近10万牧民陆续离开世代居住的草原,超过70万户农牧民主动减少了牲畜养殖数量。

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生态退化趋势,2005年至今,国家在当地累计投入超180亿元,实施人工草补播、黑土滩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生态工程,一批批干部专家前赴后继扎根于此,寻找生态恢复“良方”,并取得成效——2013年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结束。与2004年相比,三大江河源头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的优质水,草原产草量提高30%。

2014年1月,投入更大、标准更严格的二期工程接续启动。截至2018年,与一期工程实施结果相比,三江源地区草原植被盖度提高约2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由4.8%提高到7.43%,水域占比由4.89%增加到5.7%。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