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水长坚持付了1.5万元承包费,又请专人来管护竹山。
有专人打理,竹山越长越旺。冬春挖笋、夏秋伐竹,细水长流、四季不断,每年收入颇为可观。
山里人一边看、一边算:管护好了,一亩竹山每年收入三百元;村里平均一家100亩,收入能有两三万元,远远超过种地的收入!
大家猛然醒悟:村里的山真能变成金山银山!
自此,山里人看山的“眼神”变了。恰逢林权改革、分山到户,大家都争着承包竹山,田地倒没人去争了。
青山“带笑颜” 村民恋家园
这几年,来到上蕉村的人,能明显感觉到山里的巨变。
村民得到政府数百万元的财政支持,修成了17公里长的乡村公路,家家户户通上了水泥道。
一路通,百事通。以前,虽然山里有竹、林里出笋,但山路艰险,找人伐竹,翻山越岭、肩挑背扛运送,辛苦所得不够工钱。现在,伐毛竹、卖山货,汽车可以开到家门、直抵山场。
公路边出现了13家竹制品厂,生产的竹席、竹筷、竹炭,远销省内和浙江。
山有灵气,宝物生焉。
以前漫山遍野、无人问津的竹材,现在一车能卖六七千元,竹节、竹根等竹废料也能换钞票。贫困户就近到竹器厂务工,每年收入3万多元,稳稳当当摘下“贫困帽”。这些年,又组建了合作社,种起了灵芝。如今,全村205户人家,152户建了新房,11户在城里买了房,全村有了80多辆小车。
贫困户刘成发到竹炭厂上班,又加入了灵芝种植合作社,外加女儿打工所挣,全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盖起了新房、还清了贷款,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最绿的山、最甜的水、最纯的空气,成为山货最好的广告。村里人办起了网店、注册了商标。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的刘桂花大前年回到山里做电商,前年销了60多万元,去年增至120多万元。
更令人欣慰的是,1年多前,村里最后11户贫困户彻底脱贫。
上蕉人感慨,家乡的大山,是宝山,是金山银山。
清理荒地、修便道、立路灯、建凉亭……这些年,富裕起来的上蕉村民用心装扮自己的家园,一个美丽的生态农民公园出现在青山绿水间。
刚一见面,李跃兰大姐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她指着身上的拉祜族服饰图案主动解答:狗牙花代表什么,拉祜族怎么迁徙到双江定居发展。 山路弯弯,经过许多茶园,说着说着梁子组到了。两个年轻人迎上来,对李大姐很尊敬
在云岭深山中有一个纯藏族村落——巴珠村。如山泉般清爽的山歌,在巴珠河两岸原始森林中响起,云南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巴珠村感恩连女子护林队成员边走边唱,淌河溪,穿林海,再一次义务巡查完14公里长的林区
山西省平顺县的西沟村,地处太行山区,因陆续走出了李顺达、申纪兰等全国劳模而闻名,全国最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也在这里诞生。几十年来,合作化就与西沟结下不解之缘,并让这个小山村发生着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