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他们不忘来时的路
歌乐巍峨,英雄不朽。新中国成立后,35名脱险志士始终铭记着走过的路,他们用70年的坚守传承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孙重和郭德贤几十年如一日义务到机关、学校、工厂等地讲述革命经历,足迹几乎遍及全中国。哪怕年事已高,他们也经常站着讲三四个小时,倔强地不肯坐下或休息。
脱险志士罗广斌、杨益言、傅伯雍则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化作了数十万字的党史资料。《红岩》《狱中斗争纪实》等书籍是他们为战友而书写。
还有更多的脱险志士怀揣着当年踏上革命道路的初心,踏上了建设新中国的新征程。他们遍布在重庆、云南、四川等祖国各地。
“我们要经常想一想红岩先烈,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渣滓洞、白公馆参观的观众发出这样的感慨。
退休后,孙重发起创办“红岩英烈史料研究会”,组建红岩英烈亲属联谊会,在距离渣滓洞不远的歌乐山上,他买下一处院子,取名“红岩寨”,作为红岩英烈后代的活动点。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6岁的老伴陈洁说,在山上已住了16年,选这个地方就是老头子的意思,要陪着他的战友们。
“父亲是很朴实的人,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有很强的信念,内心有一种英雄主义,他把11月27日当作自己的生日。”二儿子孙浪说。
记者在“红岩寨”看到,一面巨幅展板上,用图片、文字分四个阶段刻画了近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从生死抉择到艰苦岁月,从否极泰来再到追梦乐园。巍巍歌乐山,见证着这位老人对党的事业的坚守,也见证着他对战友们深深的惦念。
英烈的后代们义务承担起了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慰问烈士家属等工作。李承林烈士之子李显群、黄楠材烈士之子黄菊生在退休后分别担任红岩英烈研究会的会长和副会长,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英烈精神。如今,两位老人也年事已高,传承的接力棒又作为家训交到他们的下一代手中。
新华社重庆3月29日电 题:两个革命老区的扶贫“姻缘” 新华社记者韩振 一个近海临港,一个地处深山,一个物流、商贸发达,一个生态资源丰富,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战略决策,两个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市与重庆城口县
新华社成都4月27日电 题:一个小区里的宠物“厕所革命” 新华社记者李力可 在成都市温江区一个小区,专为宠物狗设立的“宠物公厕”受到广大业主的欢迎,它们破解了宠物狗乱拉乱排难题,小区环境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