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7月7日电 题: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看云南产业变迁之路
新华社记者吉哲鹏 庞明广 陈永强
不久前,曲靖市陆良县携手蒙牛集团建设的高原特色奶业全产业链项目正式开工,意味着云南“绿色食品牌”又将添一张新名片。
从刀耕火种到数字经济,从“一烟独大”到“多业并举”,从传统业态到现代经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振兴之路在云岭高原上演绎,一幅边疆崛起、深化开放的壮阔画卷在青山绿水间绘就。
从刀耕火种到数字经济的历史跨越
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坝区的农耕经济历史悠久,昆明、个旧等地的工业经济方兴未艾。而在边远山区,一些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依然刀耕火种。
和共和国同龄的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文化站原站长资切回忆,长期以来,基诺族群众不懂商品交易,以物易物是获取物资的主要方式。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基诺山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为让更多群众学会做生意,2015年4月,基诺山乡党委、政府组织了一个特殊的“街子”。现在,这个山货变现、群众增收的集日已举办100多期,还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节日”。
精准扶贫为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4月,云南省宣布,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3个“直过民族”率先实现整族脱贫,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
“直过民族”群众融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从不敢见生人、不知道做生意,到现在通过电商把产品卖向世界,软红米、酸茶、独龙毯等特色产品深加工成为山乡发展的支柱产业。
前段时间,云南多地开启近40°C的“烧烤模式”,和高温天气一样火的还有一张图,有媒体报道称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田里的玉米竟“自爆”成了爆米花,事情真是这样吗?
新华社昆明7月3日电 题:迈步从头越——云南百万群众易地扶贫搬迁记 新华社记者李自良、陈永强、张东强 四罗益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会成为一个城镇人。 他不是没有想过搬离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