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息技术的应用将视频、影像与静态展品或场景联系起来,生动呈现逼真的主题景观——270度环绕纱幕呈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恶劣自然环境;“窑洞”展项还原了毛主席生活工作过的窑洞,并通过电子透明玻璃幕介绍了毛主席在延安的重要历史时刻。
红秀《延安 延安》演出丰富了延安红色旅游业态。光明图片
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18中国红色旅游报告》显示,国内红色旅游游客的平均年龄为33岁,红色旅游游客越来越年轻化。更多80后、90后和00后游客加入到红色旅游队伍中,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来红色景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机构组织青少年进行红色研学旅游活动也在增多。
面对年轻消费者,红色旅游产品需要注重加强现场体验感和时代感,激发年轻游客的兴趣,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讲述革命故事,让他们真正理解一段红色历史。
但目前,部分红色旅游景点仍存在形式单一、枯燥问题,形式仅仅停留在红色建筑观光和导游讲解层面,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如何让红色旅游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不少地区都在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互联网+旅游”的兴起为红色景区的旅游产业带来新思路,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开始注重引入互联网、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在技术的辅助下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场景,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游客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获得内心的震撼,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纷纷增添“时尚”元素,智能导览、互动微游、趣味答题等新形式吸引了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和历史。在上海,红色旅游线路融入“密室逃脱”、党史知识问答、城市定向等形式,多方位呈现上海红色基因。井冈山推出红色拓展活动,游客们住土营房、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湖南打造了全国首家红色情境体验式培训基地平江石牛寨红色拓展学院;山东揭牌了全国第一个红色运动基地。各地推出的实景演出《井冈山》《延安保卫战》《日出韶山》,“红色动漫”《雷锋的故事》《西柏坡》《红军长征的故事》,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等,都深受游客喜爱。
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湖南汝城沙洲村时,与村里的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一段“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也广为流传。现在,这个曾经穷困的小山村,借助红色旅游,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