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何须马革裹尸还——重访红二、六军团出发地
新华社长沙7月6日电 题:何须马革裹尸还——重访红二、六军团出发地
新华社记者柳王敏、袁汝婷、马云飞
出生于1949年的贺学舜,与新中国同龄。这位家住湖南桑植县的贺家人,提及长征,总会说起一幕情景:
“1935年冬天,贺龙牵着马喊我爷爷贺勋臣去刘家坪开会。我奶奶把马牵上来,后面还跟着我爸爸,只有8岁。我奶奶不舍得我爷爷去,哭了一个晚上。”
贺学舜说,分别那天,贺龙给奶奶三块大洋,奶奶不肯收。“贺龙就把三块大洋塞进我父亲手中,说‘兄弟,你拿起,听话’。然后,就和我爷爷骑马往刘家坪方向走了。”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记载,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举行突围誓师大会。当日晚,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人率领下,红二、六军团告别了他们经过艰苦斗争创建的湘鄂川黔根据地,告别了患难与共的父老乡亲,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贺龙这一走,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桑植。
20世纪30年代,红二、六军团在中央苏区之外,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后,红二、六军团在湘西发动攻势,调动和牵制了敌人11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部分打乱了蒋介石的作战部署,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在湘黔的行动。后来,国民党军队加大对红二、六军团的“围剿”,在严峻形势下,经中央同意,两个军团决定突围。
1936年7月1日,红二、六军团齐集甘孜,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月5日,中央决定成立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六军团及红三十二军组成。贺龙任总指挥兼二军军长。他们继续北上,穿越草地,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十送红军转回来,武陵山顶搭高台,盼望红军打胜仗,盼望亲人早回来。”这首《十送红军》,至今仍在桑植县流传。
桑植与红军相关的民歌还有许多,例如“红漆桌子四四方、不打胜仗不回乡”“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这些歌曲,表现了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深。”桑植县党史研究专家覃章衡说。
记者在桑植看到,昔日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的一片水田,已被保护起来。它边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碑座上刻着红二方面军的部分烈士名录。
贺龙的故居也得到恢复和修缮,并在附近建立了贺龙纪念馆。“贺家人跟着共产党奋斗,就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朴素理想。”贺学舜说。
贺龙的父亲贺仕道、姐姐贺英和贺戊妹、妹妹贺满姑、弟弟贺文掌,都被反动派杀害。“贺龙家族为革命牺牲了100多人。他们坚守崇高革命理想,无私无畏英勇献身,值得我们传颂和学习。”覃章衡说。
记者来到桑植县,看到各级党员干部正为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而奋战。县扶贫办主任熊基林说:“我们发扬的,正是红军的舍小我为大我的牺牲精神。”
如今,在贺龙纪念馆前坪,矗立着一座贺龙雕像。雕像上的贺龙面带微笑,昂首挺胸,大步向前。
当地人为这座雕像取了名字——“回家”。
1964年3月19日新华社发表朱德、董必武、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罗瑞卿的题词,号召全军向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学习。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欧阳海班”。欧阳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