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洛镇的宫灯厂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原来,据宫灯厂负责人宋小霞介绍,这里是吊沟村建起的“扶贫车间”,以流水线生产各式各样的灯笼,吸收了贫困户就业78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人,以及残疾人5人,实行计件工资制,在这里工作每月可以拿到2500到3500元的工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来自吊沟村二社的村民石荷花今年55岁,2013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2月来到宫灯厂当上装箱工后,每个月能拿到2000块钱,家里还有7亩多的果园也能创收。有了稳定的工作,石荷花很开心,她对记者说“今年我有信心脱贫!”同在宫灯厂工作的村民王彩秀奶奶今年已经70岁了,谈到自己的生活,手里操作着大红灯笼没有停下,笑容已抚平她脸上的褶皱,“钱够花吗?”“很够了,我还要把钱攒下来给我孙子呢!”她乐呵呵地回答着记者。
笑呵呵地工作着的王彩秀。光明网记者孔繁鑫 摄
庄浪之行,一路往黄土地里走,往山林里走,往村落里走。眼前有规划齐整的新城,有漫山遍野的绿色梯田,有欣欣向荣的产业扶贫开发发展,更有的是为摘掉穷帽子、为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而辛勤耕耘的庄浪人民。
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