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志智双扶”促景颇山乡脱贫(2)

“志智双扶”促景颇山乡脱贫(2)
2019-06-26 17:37:00 新华网

营盘村芒良组的董跑腊是个“大忙人”。他在当地糖厂打工,每个月固定收入有3200多元,家里种了12亩甘蔗,承包了一片沙滩开发乡村旅游,还跟人合伙养竹鼠。“白天糖厂上班,晚上去竹鼠基地帮忙,家里的甘蔗只能雇人砍了。”他说,“思路开阔了,口袋也就鼓了起来。”

重视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课间铃声响起,西山乡营盘民族小学的300余名学生伴随着激昂、欢快的旋律,学生在操场上跳起了景颇族舞蹈——目瑙纵歌。

营盘民族小学有9个民族的学生,其中景颇族占85%。为传承景颇族传统文化,学校采用双语双文教学,民族舞蹈成为学校的课间操。

“我们这里没有辍学的,家长们都积极送孩子上学。”校长杨安甲说。

“教育能让我们的孩子走得更远。”营盘民族小学英语老师石勒干说。他在乡镇从事教育工作31年了,教过的学生超过千人。他希望学生们能走出去,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把本民族的文化带出去。

近年来,芒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本地培养力度的同时,还将部分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送到东部职校培养,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

对景颇族群众而言,红白事、入新房都是家里的大事。以前办酒,8个或10个菜品,米酒、啤酒、饮料、香烟是宴席“标配”。“谁家要是少了,就会被大家看不起。”西山乡营盘村帕软组的小组长雷勒弄说。

精准扶贫以来,这样的“标配”不见了。今年5月,目毕栽的小女儿出嫁,桌上就只有6个菜,香烟、酒类都不上桌。“这次办酒只花了1万多块,跟前几年行情比,节省了至少一半。”目毕栽说。

过去,景颇族群众虽然贫困,但在“煮酒”“婚丧”等方面花费不少。新中国成立前,景颇族群众每年用于“献鬼”等支出最高超过总收入的50%。

近年来,西山乡景颇学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对进新房、红白事宴请人数、菜品数量等做出详细规定,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让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芒市扶贫办主任杨善斌说,通过提倡农村节俭办红白事,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把精力和资金等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上,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